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环周预切开的EMR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Circumferential Incision,EMR-CI)在结直肠早期病变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纳入我院2013 年 7 月~2017 年 7 月收治的结直肠早期病变患者91例,根据息肉部位及治疗方式分为结肠息肉ESD组、结肠息肉EMR-CI组、直肠息肉ESD组、直肠息肉EMR-CI组,共4组。比较不同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来评估他们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 结果 ESD 组与EMR-CI 组比较,操作时间明显延长[(77.93± 56.78)min比( 57.79±34.04)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直肠中,操作时间相差不明显[(61.07±44.08)min比(47.86± 23.07)min,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肠和直肠两类息肉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息肉复发率上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我们认为在结肠1-3cm的息肉可以优先选择行EMR-CI手术。但是ESD可能仍是>30毫米大小的结直肠息肉的首选方法,而当进行ESD操作困难时,EMR-CI可作为二线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环周预切开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circumferential incision,EMR?CI)在结直肠早期病变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结直肠早期病变患者91例,根据息肉部位及治疗方式分为结肠息肉ESD组、结肠息肉EMR?CI组、直肠息肉ESD组、直肠息肉EMR?CI组,共4组。比较不同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评估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结果:结肠息肉ESD组与EMR?CI组比较,操作时间明显延长[(77.93 ± 56.78)min vs.(57.79 ± 34.04)min,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直肠中,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07 ± 44.08)min vs.(47.86 ± 23.07)min,P > 0.05]。结肠和直肠两类息肉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息肉复发率上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结肠1~3 cm的息肉可以优先选择行EMR?CI手术。但是ESD可能仍是>3.0 cm大小的结直肠息肉的首选方法,而当进行ESD操作困难时,EMR?CI可作为二线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脂肪肝肝纤维化的早期评估和早期干预对于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非侵入性的风险预测模型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临床指标及不同算法,系统回顾了各类肝纤维化预测模型的优势及局限性,分析阐述了各模型的特点及在临床中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