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李广琦 《新中医》2015,47(11):48-49
目的:观察苇茎汤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热壅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风热壅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联合苇茎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炎性因子、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5.8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氧分压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风热壅肺证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炎性因子表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糖脂代谢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生的关系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妇产科分娩的3923名初产孕妇的早孕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sCRP)、尿酸(uA)对妊娠24—32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结果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将所有人组孕妇按WHO及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诊断标准分为GDM组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GDM组与糖耐量正常组妊娠早期空腹血糖、血脂、sCRP和uA的差异,根据妊娠结局将所有孕妇分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先兆子痫/子痫组、剖宫产组、巨大儿组、低出生体重儿组、新生儿窒息组、GDM组,比较妊娠早期代谢指标与妊娠结局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e回归分析探讨妊娠早期空腹血糖、血脂、sCRP和UA对GDM发生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GDM组早期空腹血糖[(4.4±0.6)VS(4.2±0.4)mmol/L,t=-6.91,P〈0.05]、甘油三酯(TG)[(1.9±0.7)VS(1.7±0.8)mmol/L,t=-3.30,P〈0.05]及sCRP[(2.4±1.6)VS(2.1±1.7)mg/L,t=-2.65,P〈0.05]高于糖耐量正常组。妊娠早期空腹血糖、TG及sCRP与OGTT0、60、120min血糖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空腹血糖:r值分别为0.43、0.17、0.20;TG:r值分别为0.12、0.07、0.11;sCRP:r值分别为0.07、0.08、0.08;均P〈0.05),妊娠早期空腹血糖与新生儿出生后1、5、10rain阿氏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121、-0.096、-0.076,均P〈0.05)。随着妊娠早期空腹血糖、TG及sCRP的升高,剖宫产率也增加。校正年龄后,妊娠早期血糖、TG及sCRP水平升高导致GDM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OR(95%CI)值分别为:GDM组2.07(1.59~2.69,P〈0.05)、1.25(1.07~1.46,P〈0.05)、1.09(1.02~1.16,P〈0.05);新生儿窒息组为2.13(1.43~3.16,P〈0.05)、0.73(0.45~1.18,P〉0.05)、1.01(0.87—1.19,P〉0.05);巨大儿组(〉4000g)为1.45(1.09—1.92,P〈0.05)、1.18(0.97—1.44,P〉0.05)、1.06(0.98~1.14,P〉0.05);低体重出生儿组(〈2500g)为0.97(0.62~1.52,P〉0.05)、1.35(1.06—1.70,P〈0.05)、0.97(0.83—1.13,P〉0.05)。结论GDM患者妊娠早期糖脂代谢指标虽仍处于正常范围,却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孕妇。妊娠早期空腹血糖、TG及sCRP水平上升,可能增加GDM的发生及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的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生活满意度评分表及心理影响因素调查表对2010年5月至7月在解放军第三。六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02例糖尿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的病史进行采集。比较不同心理状态家属之间调查指标及其糖尿病患者病情等的差异,分析心理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用x^-±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Х^2检验,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焦虑发生率为31.4%,抑郁发生率为17.6%。有心理障碍的家属生活满意度较无心理障碍的家属显著降低(t=4.26和4.09,P〈0.05)。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在家属焦虑组和家属抑郁组中显著增高(t=-2.48和-2.15,P〈0.05)。糖尿病患者家属心理障碍的发生与治疗费用高、治疗方法复杂等因素有关。结论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心理障碍发生率高,生活满意度低。积极治疗患者疾病,简化治疗方法,尽可能减少治疗费用,帮助排除相关影响因素,可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求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阴-阳配穴法)与药物对照组(内服舍尼通片)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针刺组的有效率为97.2%,愈显率为91.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74.3%,愈显率为3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愈显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阴-阳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踝肱指数( ABI)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病变( PAD)的相关性,对外周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ABI作为评价外周动脉病变简易指标的可靠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测定,以0.9≤ABI<1.3为正常组,ABI<0.9为低ABI组,对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年龄、血压、血糖、血脂、血肌酐、尿白蛋白/肌酐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ABI值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低ABI组年龄、病程、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收缩压、尿白蛋白/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正常ABI组(P<0.05)。年龄(OR=1.21,95%CI:1.08~1.1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43,95%CI:1.27~1.53)、尿白蛋白/肌酐(OR=1.29,95%CI:1.01~2.33)是ABI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 ABI降低与多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关,ABI测定可作为预测糖尿病PAD的简易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刀配合针灸)36例,对照组(传统针灸推拿治疗)30例,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36例,优良率91.67%;对照组30例,优良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合肥市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针对中国糖尿病与肿瘤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随访研究的基线调查资料,排除部分数据缺失、误差,选取有年龄、性别、既往史、身高、体重、腰臀围、血糖、血脂、血压等具有完整资料的40岁以上人群共9977例进行分析.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采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定义.将调查对象分为正常组和MS组,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年龄、性别、血脂、体质指数(BMI)等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合肥市40岁以上社区居民MS的粗患病率为27.6℅,标化患病率为26.6℅.MS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高,MS组患者血压、腰臀比、BMI、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较正常人群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三酰甘油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代谢综合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MS发病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有关节积液者均行关节穿刺抽液,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擦,3次/日,碳酸钙D3咀嚼片1粒,1次/日,双氯芬酸钠肠溶片25mg,3次/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综合治疗.结果:治疗7周后,经1~2个月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诸法合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踝肱指数(ABI)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病变(PAD)的相关性,对外周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ABI作为评价外周动脉病变简易指标的可靠性。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测定,以0.9≤ABI < 1.3为正常组,ABI<0.9为低ABI组,对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年龄、血压、血糖、血脂、血肌酐、尿白蛋白/肌酐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ABI值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低ABI组年龄、病程、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收缩压、尿白蛋白/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正常ABI组(P<0.05)。年龄(OR=1.21,95% CI:1.08~1.1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43,95% CI:1.27~1.53)、尿白蛋白/肌酐(OR=1.29,95% CI:1.01~2.33)是ABI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 ABI降低与多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关,ABI测定可作为预测糖尿病PAD的简易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