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邦中  曹东升  丁以春 《安徽医学》2015,36(12):1488-1491
目的应用人工真皮加超薄皮片修复复杂性骨外露创面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10例非功能部位的骨外露患者,采用人工真皮加超薄皮片移植修复,骨外露面积最大约10 cm ×8 cm,最小约3 cm ×2 cm。结果10例皮片均成活良好,骨外露创面有效修复,愈合良好,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人工真皮加超薄皮片移植修复复杂性骨外露创面,为非功能部位骨外露创面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可调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复杂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96例大面积复杂创面,其中上肢创面及下肢创面各48例;按创面部位、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上肢创面,4组下肢创面,每组12 例;在手术清创后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VSD)进行治疗,观察比较各组创面应用不同负压进行治疗后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堵管率以及细菌量. 结果证实在上肢部位创面 VSD 中应用26. 60 ~46. 55 kPa负压效果较好,在下肢创面中应用46. 55~66. 50 kPa负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时,改良手术方法(即保留腓肠神经于原位)对神经支配区感觉及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术后2周内皮瓣色泽、血运、毛细血管反应等皮瓣早期成活情况;同时通过出院后3个月随访资料,统计分析皮瓣远期成活情况及神经支配区感觉。结果 术后10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成活率100%。其中1例皮瓣边缘表皮糜烂,换药9天后痊愈。所有患者出院后3个月随访发现,跟踝部外形稍臃肿,皮瓣远期成活良好,未见破溃,且神经支配区感觉与术前基本相同。结论 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有利于保留患者神经支配区感觉,同时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逆行翻转180°修复跟踝创面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0年2月—2015年4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逆行翻转180°修复跟踝创面13例,创面均合并跟腱或骨外露,供区原位缝合,蒂部反折处及筋膜瓣表面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3例筋膜瓣成活无虞,供区切口及受区移植皮片均愈合良好。随访6~15个月,患者跟踝部外形无明显臃肿,可正常穿鞋行走,小腿供瓣区仅遗留一条线状瘢痕。结论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具有不损伤主干动脉,组织瓣成活可靠,供区美观,受区外形佳,对穿鞋影响小等优点,是修复跟踝创面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人增生期血管瘤裸鼠种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手术切除的1例儿童增生期毛细血管瘤瘤体组织分切成组织块,分别植入16只幼小裸鼠( BALB/c nu/nu)的皮下,每只4处。建立人增生期血管瘤裸鼠模型,于第45天随机分成两组:普萘洛尔组的每只裸鼠用0.01%普萘洛尔溶液0.4 ml灌胃,每天1次,连续1周;给予同样体积的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1周灌胃作为对照组。密切观察裸鼠及移植瘤体的生长情况并做相应记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IGF-2)的表达情况。结果普萘洛尔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在干预期内明显下降,而对照组瘤体体积增加。使用普萘洛尔后,移植血管瘤VEGF、IGF-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普萘洛尔可以有效地抑制人血管瘤移植瘤生长速度,抑制VEGF和IGF-2的分泌,从而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加速肿瘤转化为消退期。  相似文献   
6.
7.
朱邦中  曹东升  丁以春 《安徽医药》2015,36(12):1488-1491
目的 应用人工真皮加超薄皮片修复复杂性骨外露创面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10例非功能部位的骨外露患者,采用人工真皮加超薄皮片移植修复,骨外露面积最大约10 cm×8 cm,最小约3 cm×2 cm.结果 10例皮片均成活良好,骨外露创面有效修复,愈合良好,供区瘢痕不明显. 结论 人工真皮加超薄皮片移植修复复杂性骨外露创面,为非功能部位骨外露创面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比较腔镜辅助下组织扩张器置入与开放式置入在烧伤后面颈部瘢痕畸形重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面颈部瘢痕畸形患者随机分为腔镜组(n=40)和对照组(n=40)。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完全扩张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减少(t=8.09,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5.87,P<0.05);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P<0.05)。与对照组相比,腔镜组的术后主要、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9、5.17,P<0.05),腔镜组水囊完全扩张的时间减少(t=3.29,P<0.05)。结论 腔镜下面颈部组织扩张器的放置减少了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达到完全扩张的时间,改善了术后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PRF)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80名慢性难愈创面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i-PRF组.对照组予创面清创后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i-PRF组予创面清创后即行创面及创周i-PRF多点分散注射,再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d为一周期重复上述治疗,达修复标准后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14天的细菌培养结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疼痛评分,记录达修复标准准备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后第7、14天i-PRF组各项炎症指标及疼痛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新鲜肉芽组织覆盖率及细菌转阴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RF组达修复标准准备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RF联合VSD治疗慢性创面相比于单纯应用VSD技术,能更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减轻患者疼痛,加速创面愈合,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