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简称传单)是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急性的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有自限性.  相似文献   
2.
朱立雨  李家斌 《安徽医学》2017,38(7):861-864
目的 分析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确诊的67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等资料,描述性分析该病的诊治经验及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患者以老年女性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高峰期在5~7月份;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体温以中高稽留热多见(36例,占53.7%);消化道症状明显(纳差62例,占92.5%),伴有肌肉、肝脏、心脏、胰腺等全身多器官损害.重症患者以血小板早期急剧下降,早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低血压休克和呼吸衰竭为主.结论 SFT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血小板减少伴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乙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85例重症乙型肝炎的预后与血清学乙肝病毒模式、饮酒、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重症乙肝的预后与血清学乙肝病毒模式(P〈0.01)、饮酒(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0.01)、血清总胆红素(P〈0.05)、白蛋白(P〉0.05)、并发症(P〈0.01)有明确的相关性。结论重症乙肝的血清学乙肝病毒模式、饮酒、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及并发症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戊型病毒性肝炙的疗效.方法 30例戊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应用甘草酸二胺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治疗组(1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胆红素指标、肝酶指标、白蛋白指标改善情况与时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治疗戊型肝...  相似文献   
5.
张照如  朱立雨  陈红 《安徽医学》2008,29(3):286-287
目的应用亮菌甲素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以评价其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甘草酸二铵及一般护肝时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予亮菌甲素,疗程为15~30天。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黄疸开始下降及黄疸消退的天数均明屁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肝功能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亮菌甲素可以缩短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及黄疸持续的时间,使肝功能明显改善,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p6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其表达系统,并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中稳定表达,为在细胞水平研究p62基因的作用提供途径与方法。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62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至线性化pcDNA3.1-Flag-PCDH10真核表达慢病毒载体;PCR鉴定重组质粒,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和包装质粒共转染至人胚胎肾细胞293(HEK 293T);用重组慢病毒感染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氨苄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克隆株;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高表达p62基因的THP-1细胞株(过表达组)和转染不含p62基因空质粒(对照组)的THP-1细胞株;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后,RT-qPCR检测THP-1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趋化因子1(Cxcl1)表达水平。结果 通过PCR成功获得p62基因片段并连接到pcDNA3.1-Flag-PCDH10病毒载体上,并且PCR检测显示p62-pcDNA3.1-Flag-PCDH10重...  相似文献   
7.
戊型肝炎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了解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02例戊型肝炎中,单纯戊型肝炎77例,乙型与戊型重叠感染11例,重型肝炎14例;春季发病率高(P〈0.05);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较单纯戊型肝炎发生重型肝炎的几率高(P〈0.01);大于60岁者发生重型肝炎的几率高(P〈0.05);大于60岁的患者临床症状及黄疸持续时间较青壮年者长。结论 戊型肝炎临床上以青壮年多见,老年患者黄疸持续时间长。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老年患者发生重型肝炎的几率高。  相似文献   
8.
朱立雨  李家斌 《安徽医药》2017,38(7):861-864
目的 分析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确诊的67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等资料,描述性分析该病的诊治经验及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患者以老年女性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高峰期在5~7月份;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体温以中高稽留热多见(36例,占53.7%);消化道症状明显(纳差62例,占92.5%),伴有肌肉、肝脏、心脏、胰腺等全身多器官损害。重症患者以血小板早期急剧下降,早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低血压休克和呼吸衰竭为主。结论 SFT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血小板减少伴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程跃  邓洋  朱立雨 《安徽医学》2023,44(11):1344-1348
目的 鉴定社区获得性尿路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病原种类和药敏情况,同时分析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治的77名社区获得性尿路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血培养和药敏实验,鉴定患者病原种类和药敏特征;根据出院时患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69例、死亡组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索获得性尿路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77例患者中,62例(80.5%)患者至少合并1种基础疾病,其中29例患有糖尿病。共分离出77株非重复致病菌,革兰阴性菌67株(87.0%),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8株(62.3%)、肺炎克雷伯菌12株(15.6%)、奇异变形杆菌4株(5.2%)、克氏柠檬酸杆菌1株(1.3%)、弗氏柠檬酸杆菌1株(1.3%)、铜绿假单胞菌1株(1.3%);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敏感性为100%,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分别为98.2%、92.9%、96.4%,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分别为91.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