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肺病与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并发支气管扩张患者CT征象的差异,提高对两种疾病并发支气管扩张的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 搜集2017年1—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并经临床确诊的25例并发支气管扩张的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患者(简称“A组”)和26例并发支气管扩张的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简称“B组”),两组患者均为初诊或未经抗结核和抗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治疗。对两组患者的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就两组患者支气管扩张(CT分型、分布)、肺内病灶的形态(微结节、树芽征、结节、实变等)、伴发空洞(类型、分布)的CT征象特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B组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左肺下叶微结节、肺体积收缩的比率分别为57.69%(15/26)、84.62%(22/26)、61.54%(16/26),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28.00%(7/25)、56.00%(14/25)、32.00%(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58、5.03、4.46,P值分别为0.032、0.025、0.035)。A组柱状型支气管扩张占52.00%(13/25),高于B组(15.38%,4/26);B组囊状型支气管扩张占50.00%(13/26),高于A组(16.00%,4/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7.69、6.63,P值分别为0.006、0.010)。结论 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CT表现中,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左肺下叶微结节、肺体积收缩的发生率高于MAC肺病患者;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多并发囊状型支气管扩张,而MAC肺病多并发柱状型支气管扩张,以上特征性CT征象有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影像表现,评价CT检查对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价值,及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证实的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胸部CT影像表现。178例均行CT平扫,其中73例行增强检查。结果:(1)共292处气管、主支气管及叶段支气管受累,右肺稍多于左肺,累及双上、左下肺叶、双侧主支气管最多。(2)发病年龄以21~50,61~80岁范围的人员多见。(3)局部CT影像特点为:①病变范围较广,常见多个支段受累。本组病例中有60例累及2叶段以上;②病变支气管范围长,多为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连续或间断受累;③管腔多为不规则狭窄,有串珠状改变;④管壁多为不规则增厚,但其管壁外径未见增大,即中心性增厚,内径缩小。本组有152例管壁有增厚,伴管壁密度增高或钙化;⑤肺部多见结核并发灶。本组约有130例肺部合并病灶,105例有相应部位的肺不张;⑥肺门纵膈一般无肿块影。病变支气管壁的表现与支纤镜病理分型有相关性。结论:CT对显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累及范围有一定的优势,对临床确诊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及大致分期、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CT扫描诊断和鉴别诊断小儿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60例年龄1个月至12岁的肺结核患儿(简称“肺结核组”),以及包括细菌性肺炎42例、支原体肺炎20例、真菌性肺炎10例在内的72例年龄1~12岁的肺感染性疾病患儿(简称“肺炎组”)的CT扫描资料,分析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率、解剖学部位(纵隔、肺门、腋窝)分布及CT平扫密度、CT增强扫描强化特征,并对各种CT所见影像学征象的显示率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肺结核组98.33%(59/60)的患者CT扫描显示淋巴结有肿大,显著高于肺炎组患者的41.67%(3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5,P<0.05);就解剖部位而言,肺结核组中分别有90.00%(54/60)、61.67%(37/60)、48.33%(29/60)的患者在纵隔、肺门和腋窝见有淋巴结肿大,均显著高于肺炎组患儿[22.22%(16/72)、12.50%(9/72)、15.28%(1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36、34.85、16.93,P值均<0.05).就CT平扫所见,52.54%(31/59)、42.37%(25/59)、5.08%(3/59)的结核组患几分别显示均匀、钙化、坏死密度影像,而肺炎患儿则分别为80.00%(24/30)、16.67%(5/30)和3.33%(1/30);均匀密度影像肺炎组患儿显著高于肺结核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5,P<0.05);钙化密度影像则恰恰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7,P<0.05).在8例肺结核组患儿CT增强扫描中,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影分别占12.50%(1/8)和87.50%(7/8),12例肺炎患儿则分别为83.33%(10/12)和16.67(2/12).结论 淋巴结肿大的CT平扫解剖学部位、密度和CT增强强化等影像特征有助于小儿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CT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评价CT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符合率。方法60例经病理证实结核性腹膜炎病例均使用Toshibal6层螺旋CT扫描,回顾性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解剖特点可以分为渗出型(29例)、粘连型(21例)、干酪型(7例)、混合型(3例),以前两型为多见。渗出型主要表现是腹腔积液,粘连型则腹膜增厚粘连,干酷型为分房状肿块并增强扫描时肿块环形强化.混合型则为上述两种或三种类型的综合表现,所有类型均可伴有以下一至多种征象: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肠壁增厚、网膜及肠系膜增厚、肠梗阻、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等。结论病理分型与CT增强表现是对应的,CT检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以及明确病灶范围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化学是医学院校药学专业与生物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实验对整个分析化学课程十分重要。该文分析了药学与生物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与生物专业人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分析化学是医学院校药学专业与生物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实验对整个分析化学课程十分重要。该文分析了药学与生物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与生物专业人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核CT影像学与其中医证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肺结核的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经病理证实或临床抗结核治疗后有效、痰菌阳性的96例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肺结核患者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4个证型,分别为38、24、19、15例。病变早期、症状较轻时为肺阴亏虚型,CT表现为病灶累及范围较小;病变进一步发展、症状较重时为阴虚火旺型,CT表现为病灶累及范围较广,厚壁空洞、树芽症、干酪性坏死多见;病程反复,病灶进一步扩大,肺组织损害更加严重为气阴两虚型,CT表现为病灶纤维化表现为主;肺功能不全时为阴阳两虚型,CT表现为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征象。结论 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病变分型、病情演变进展、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肺结核CT影像表现作为望诊的一部分,可以明确肺结核的中医证型与其CT影像学关系,使肺结核的临床中医辩证分型趋于标准化,使中医辩证更为精确,使中医施治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结核性脑膜炎的CT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和总结结核性脑膜炎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评价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水平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结核性脑膜炎的CT影像表现,所有病例均依据诊断标准为临床明确诊断,其中男59例,女36例,年龄2个月-65岁。所有的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的72例同时做了增强检查。结果:CT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结核性脑膜炎的异常改变,本组有89例异常改变,6例表现为正常或阴性表现。其头颅CT表现主要如下:①脑室扩张;②脑膜病变;③脑水肿;④脑梗塞;⑤脑结核瘤;⑥少数病人有脑出血。结论:头颅CT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较敏感,可对其病型、病期、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对疗效监测和预后估计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堪萨斯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及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6例堪萨斯分枝杆菌肺病(堪萨斯组)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另选取80例活动性肺结核(结核组)患者,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及CT特征。结果 堪萨斯分枝杆菌肺病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胸闷、发热、胸痛。堪萨斯分枝杆菌对常用抗分枝杆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利福平、贝达喹啉1.5%,利福布丁3.0%,乙胺丁醇、氯法齐明4.5%,丙硫异烟胺9.1%,左氧氟沙星12.1%,莫西沙星15.2%,利奈唑胺25.8%,异烟肼、阿米卡星、卷曲霉素95.5%。堪萨斯分枝杆菌肺病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阳性率为32.4%(12/37)。主要CT表现为小叶中心结节、空洞、支气管扩张、磨玻璃影、纤维条索影、实变、肺叶容积缩小。堪萨斯组病灶分布范围<3个肺叶的比例高于结核组,而肺叶容积缩小、实变、胸膜炎的比例低于结核组(P<0.05)。堪萨斯组空洞单发、空洞分布于右上肺、最大空洞位于肺外带的比例高于结核组,而最大空洞的壁厚值小于结核组(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