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62例局麻下行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颅内血肿3例(0.45%),脑脊液切口漏2例(0.3%),术侧小脑水肿致非交通性脑积水1例(0.2%);及颅内低压症283例(42.7%),上下唇及口角庖疹268例(40.5%),发热82例(12.4%)。结论 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又神经痛的优点及原发三叉神经痛病因。方法采用微创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326例。结果326例患者术中均发现有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本组患者行血管减压术后疼痛均消失。326例中随访296例(90%),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术后疼痛复发28例。全组无死亡。结论原发三又神经痛是由血管压迫所致,微创三叉神经根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不遗留面部感觉障碍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对64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病患者在局麻下经乙状窦后入路行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后常规及对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发现和正确处理围手术期的各种异常情况,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及复发率,减少并发症,达到“零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彭宗军   《四川医学》2023,44(8):851-856
目的 研究术前KPS评分和ASA分级对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3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我院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复发性胶质瘤患者90例,根据患者KPS评分和ASA分级将其分为低依赖组(KPS>70分)、高依赖组(KPS≤70分),低风险组(ASA 1~2级)、高风险组(ASA 3~4级)。统计与分析各组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病理特征,并发症发生类型与发生率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KPS评分高依赖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肿瘤大小均明显高于低依赖组;ASA分级高风险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均明显大于低风险组(P<0.05),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高、低依赖组的术后抑郁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A分级高、低风险组术后运动障碍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胶质瘤患者的年龄、KPS评分、ASA分级、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和肿瘤大小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概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KPS评分与ASA分级均可作为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指标,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中应用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38例,病变直径均≥4cm,在显微手术中使用腰椎穿刺适时控制引流速度及引流量引流脑脊液。操作中根据初始颅内压,采用针芯控制引流速度,引流脑脊液后脑组织回缩,增加手术操作视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术中经过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增加手术操作视野,38例患者中simpsonⅠ级切除15例,simpsonⅡ切除13例,引流过程中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增快,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后视野增宽提高了肿瘤切除程度,明显减少了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