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魏氏鼻咽通气道在鼾症患者气管插管前经声门上喷射通气应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9年1~11月在解放军第九一○医院拟行全麻的鼾症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魏氏声门上喷射通气组(W组)与面罩通气组(M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后,W组经鼻插入魏氏鼻咽通道行声门上喷射通气,M组双手扣面罩通气。5 min后气管插管,记录在给氧去氮5 min自主呼吸时(T0)、麻醉诱导后无自主呼吸1 min(T1)、2 min(T2)、3 min(T3)、4 min(T4)和5 min后插管后即刻(T5)用超声测量的膈肌波动振幅均值、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气[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过程中SpO2<90%、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波动≥术前20%的发生情况,并记录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膈肌呼吸运动振幅、PaO2、PaCO2和PETCO2指标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组患者膈肌呼吸运动振幅和PaO2较高,W组患者PaCO2和PETCO2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5时膈肌呼吸运动振幅和PaO2升高,PaCO2和PETC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间对各指标的差异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组患者下颌角皮肤红肿淤青、胃肠胀气的发生率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魏氏声门上喷射鼻咽通气道可为鼾症伴有肥胖患者气管插管提供满意的声门上通气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术后双侧TAP分别注射0.25%、0.20%、0.15%罗哌卡因1.5mg/kg,并使用PCIA。观察和记录术后4、8、12、24和48h产妇VAS评分。并记录产妇镇痛满意率、镇痛泵按压次数及发生TAP相关并发症(穿破腹膜入腹腔、腹壁严重损伤、感染出血、局麻药误入血管及局麻药中毒)。结果与C组比较,术后不同时点A组产妇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点A组和B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A组和B两组产妇对镇痛满意率明显增加、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三组产妇未发生穿破腹膜入腹腔、腹壁严重损伤、感染出血、局麻药误入血管及局麻药中毒等TAP相关并发症。结论 0.20%以上罗哌卡因TAP阻滞联合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心功能不全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0.25%左旋布比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组(A组)和0.75%左旋布比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组(B组),每组15例。观察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恢复时间、腹肌松弛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时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压和心率变化等指标。结果 A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A组明显小于B组。结论小剂量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剖宫产术使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通关藤苷H(TSH)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对高尔基磷蛋白3(GOLPH3)的调控作用。方法 实验1:分为低、中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1组,分别给予0.1,1.0,10.0和100.0μg·mL-1 TSH及等量0.9%NaCl干预,处理24,48和72 h;实验2:分为(1)对照2组,0.9%NaCl;(2)TSH组,TSH;(3)空载组,p-CMV-control+0.9%NaCl;(4)GOLPH3组,p-CMV-2-GOLPH3+0.9%NaCl;(5)实验1组,p-CMV-control+TSH;(6)实验2组,p-CMV-2-GOLPH3+TSH;本部分实验的TSH质量浓度均为25μg·mL-1,干预24 h,检测细胞增殖活力、GOLPH3及转录活化因子3(ATF3)的表达水平、迁移能力和凋亡情况。结果 TSH呈浓度依赖性抑制LoVo细胞增殖。TSH组和对照2组的ATF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08±0.02和1.00±0.15。空载组、TSH组、GOLPH3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2组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心功能不全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0.25%左旋布比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组(A组)和0.75%左旋布比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组(B组),每组15例。观察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恢复时间、腹肌松弛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时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压和心率变化等指标。结果 A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A组明显小于B组。结论小剂量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剖宫产术使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三种非气管插管全麻应用于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更适合学龄前儿童的麻醉方法。方法 75例腹股沟斜疝患儿,ASAⅠ~Ⅱ级,年龄3~6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随机分为氯胺酮-丙泊酚全麻组(A组)、喉罩-七氟烷全麻组(B组)和面罩下静吸复合全麻组(C组)。记录麻醉期间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并记录置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的时间和一次成功率,患儿清醒时间和离开手术室的时间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例数。结果 A组患儿麻醉后各时点MAP、HR明显高于麻醉前及对应时点B、C两组患儿(P<0.05),置入、拔出喉罩或鼻咽通气道时B组患儿MAP、HR明显高于C组患儿(P<0.05),三组患儿麻醉后PETCO2均高于麻醉前,A组患儿一直维持相对较高水平,而B、C两组患儿逐渐降低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置入鼻咽通道的时间明显短于置入喉罩的时间(P<0.05),一次性置入鼻咽通道的成功率也明显高于一次性置入喉罩的成功率(P<0.05),B、C两组患儿清醒时间和出室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而B、C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A、B两组(P<0.05)。结论面罩下非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具有操作简单、对全身影响小、麻醉平稳、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单肺通气过程中,七氟醚和丙泊酚对实施小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pressure,PEEP)患者肺内分流、氧合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右侧开胸手术的食管癌患者7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38例.P组持续输注丙泊酚,S组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al index,BIS)40~50,其他用药两组相同.分别在手术开始前(T0)和单肺通气后30(T1)、60(T2)、90 min(T3)以及膨肺后双肺通气30(T4)、60 min(T5),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相邻两个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和Qs/Qt的变化值(△PaO2和△Qs/Qt),并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浓度.结果 与T0比较:两组T1~T5时Qs/Qt、IL-8、IL-10、TNF-α均升高,PaO2降低(P<0.05).与T1比较:两组T4、T5时PaO2明显升高,Qs/Qt明显降低(P<0.05);P组IL-8、IL-10、TNF-α在T3~T5时升高,而S组在T2~T5时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PaO2[P组(-1.3±7.7)、(-1.9±6.0),S组(-4.3±4.3)、(-3.1±5.3)]和△Qs/Qt[P组(0.06-±0.57)、(0.07±0.34),S组(0.71±0.86)、(0.72±0.95)]在T1~T2、T2~T3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IL-8、IL-10、TNF-α在T2~T5时均高于P组(P<0.05).结论 单肺通气期间实施小潮气量联合低PEEP时,丙泊酚比七氟醚对肺内分流和氧合影响更小,产生炎性因子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魏氏鼻咽通气道在鼾症患者气管插管前经声门上喷射通气应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9年1~11月在解放军第九一○医院拟行全麻的鼾症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魏氏声门上喷射通气组(W组)与面罩通气组(M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后,W组经鼻插入魏氏鼻咽通道行声门上喷射通气,M组双手扣面罩通气。5 min后气管插管,记录在给氧去氮5 min自主呼吸时(T0)、麻醉诱导后无自主呼吸1 min(T1)、2 min(T2)、3 min(T3)、4 min(T4)和5 min后插管后即刻(T5)用超声测量的膈肌波动振幅均值、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气[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过程中SpO2<90%、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波动≥术前20%的发生情况,并记录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膈肌呼吸运动振幅、PaO2、PaCO2和PETCO2指标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组患者膈肌呼吸运动振幅和PaO2较高,W组患者PaCO2和PETCO2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5时膈肌呼吸运动振幅和PaO2升高,PaCO2和PETC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间对各指标的差异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组患者下颌角皮肤红肿淤青、胃肠胀气的发生率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魏氏声门上喷射鼻咽通气道可为鼾症伴有肥胖患者气管插管提供满意的声门上通气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NYHA心功能和ASA分级为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4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n=40)。U组于主动脉开放前5min自主动脉根部灌注乌司他丁4 000~5 000U·kg-1·min-1(剂量10 000U·kg-1);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的心功能,记录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用量,另于升主动脉开放后45min时取右心耳心肌组织,并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和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Bcl-2与Bax比值(Bcl-2/Bax)及凋亡指数(AI)。结果与C组比较,U组主动脉开放3~5min的心脏自动复跳率升高,心律失常评分、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用量减少,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升高,AI降低(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通过促进Bcl-2/Bax通路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的凋亡,同时患者心功能也得到改善。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