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阐述急诊绿色通道在创伤性膈疝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急诊创伤绿色通道进行抢救。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治疗结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25例患者到达医院立即启动创伤通,所有创伤通道人员到位时间(5±5.5)min,到达医院至手术时间(60.7±6.2)min。23例入院后行急诊手术,另外2例均于入院后第2天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70%,死亡率为8.00%,治疗成功率为92.0%。 结论急诊创伤绿色通道的设立可大大缩短受伤至手术时间,以最迅速的方式使创伤性膈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提倡更多的医院建立"急诊创伤绿色通道",使更多的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团队定位分工模式的情景模拟教学在心肺复苏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将57名护士按能级及专科技能分A,B,C 3个级别,不同级别的3名护士与1名医生组成的4人抢救小组,进行团队式情景模拟心肺复苏培训,比较实施前后抢救小组开始心肺复苏到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建立人工气道、首次给入复苏药物的时间以及危重患者抢救质量评分;医生对护士抢救的综合满意度,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培训后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建立人工气道以及首次给入复苏药物的时间较培训前均明显缩短,危重患者抢救质量检查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对护士抢救的综合满意度提高,护士对工作满意度由85.97%提高到95.26%。结论基于团队定位分工模式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团队配合能力,缩短各项抢救措施的落实时间,提高医生对护士抢救的综合满意度,以及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救流程再造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抢救效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接诊的60例急性百草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按照急诊常规中毒急救流程进行救治,研究组运用急救流程再造进行急救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救治的相关指标(分诊时间、接诊时间、洗胃时间、血液灌流时间)及就诊满意度,患者出院时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研究组的分诊时间、接诊时间、洗胃时间、血液灌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就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救流程再造可有效缩短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和就诊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新型无创呼吸机头带在急诊抢救室老年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107例老年急性心衰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55例,对照组52例,试验组使用新型无创呼吸机头带(以下简称新型头带)配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无创呼吸机头带(以下简称传统头带)配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两组开始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和使用1 h、2 h后三个时间段的漏气值、动脉血气值以及6 h内颜面部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患者综合舒适度、对护士操作满意度、护士操作佩戴头带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开始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时的漏气值、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生命体征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始NIPPV治疗时相比,两组患者治疗1h、2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下降,血氧分压(PaO2)、指脉氧和漏气值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漏气值、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aO2、指脉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漏气值、PaO2、生命体征在组别和时间效应上均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 h内颜面部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1.8%)明显低于对照组(11.5%),试验组患者综合舒适度(72%)及对护士操作满意度(80%)均优于对照组,护士佩戴新型头带时间[(29.04±2.42 )s]短于传统头带佩戴时间[(41.54±2.8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无创呼吸机头带在救治过程中可降低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低氧血症情况,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探索毒物检测在临床中毒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并分析毒检阳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是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收集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入组参与队列研究的江苏省及周边的41家医院送至南京医科大学中毒研究所毒检中心行毒物检测鉴定的患者毒检结果、中毒情况及临床信息, 分析毒检阳性即检出毒物或过量药物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对毒检采样情况与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95例进行毒检鉴定的临床诊断中毒或可疑中毒患者。其中毒检结果阳性652例, 占比72.85%。所有毒检阳性患者中, 接触单一毒物者506例, 多种毒物者147例;检出前三位毒物(药物)为农药除草剂(202例, 30.98%), 镇静/精神类药物(151例, 23.16%), 以及农药杀虫剂(97例, 14.88%)。在毒物药物暴露史明确的541例患者中, 毒检阳性率为78.19%;在中毒暴露史不明确的354例患者中, 毒检阳性率为64.69%。暴露史不明确的患者毒检阳性结果前三位毒物(药物)为:镇静/精神类药物(82例, 12.58%)、除草剂(26例, 3.99%)以及鼠药(22例, ...  相似文献   
6.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当疾病或器官功能障碍导致心脏和(或)肺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时,予以维持生命的机械循环装置,主要分为静脉-动脉(V-A)和静脉-静脉(V-V)两种辅助模式[1]。V-V ECMO模式主要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辅助支持治疗。研究指出,ECMO治疗的非肺部原发性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存活率及3个月以上存活率均有明显提高[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以指导临床规范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以美国《国家创伤分类协议》为基本框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关于创伤团队启动标准识别严重创伤患者相关文献,初步拟定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草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启动标准及各条目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92.0%、100.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1、0.93,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83~0.245、0.153~0.311(均P<0.05)。最终形成的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包含一级条目4个、二级条目30个。结论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为急诊预检分诊识别严重创伤患者,及时正确地启动创伤团队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死亡原因及病种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急诊观察室留观期间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观察室留观登记薄和观察室病历.结果:病情突然变化死亡22例,其中7例为诊断不明患者,占31.8%.结论:急诊观察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常涉及多个专科,尤其要加强病情危重待查患者护理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病情变化,以消除医疗隐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新型无创呼吸机头带在急诊抢救室老年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107例老年急性心衰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55例,对照组52例,试验组使用新型无创呼吸机头带(以下简称新型头带)配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无创呼吸机头带(以下简称传统头带)配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两组开始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和使用1 h、2 h后三个时间段的漏气值、动脉血气值以及6 h内颜面部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患者综合舒适度、对护士操作满意度、护士操作佩戴头带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开始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时的漏气值、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生命体征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始NIPPV治疗时相比,两组患者治疗1h、2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下降,血氧分压(PaO2)、指脉氧和漏气值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漏气值、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aO2、指脉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漏气值、PaO2、生命体征在组别和时间效应上均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 h内颜面部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1.8%)明显低于对照组(11.5%),试验组患者综合舒适度(72%)及对护士操作满意度(80%)均优于对照组,护士佩戴新型头带时间[(29.04±2.42 )s]短于传统头带佩戴时间[(41.54±2.8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无创呼吸机头带在救治过程中可降低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低氧血症情况,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提出是针对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与疑惑,结合现代中医中风病研究成果提出的中风病机理论的新观点。本文针对中风病毒邪的内涵、特点及意义做一浅谈,探讨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