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
无菌检查法是无菌药品检查的法定检验方法,其中薄膜过滤法因易操作、风险低和准确度高等优点比直接接种法应用更广泛。无菌药品剂型种类繁多,其中抗生素类药品因品种结构多变、抑菌性强和抗菌谱广等因素,一直以来是建立无菌检查方法的难点。本文就薄膜过滤法中的溶解、过滤、冲洗和培养等4个关键步骤展开讨论,通过对已建立的13类47个品种共61个抗生素药品无菌检查方法的综述,探讨建立无菌检查方法的基本策略,并对无菌检查方法和结果的局限性进行讨论,以期为建立抗生素类无菌药品无菌检查方法及正确认识无菌检查结果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上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多发病,近10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器械的完备、术者经验的累积,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Mini-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mPNL)已成为现代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何准确、有效、安全地建立通道是成功实施mPNL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于(Ⅲ型)前列腺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及常规西药治疗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组),评价2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前列腺液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含量及血清中雌二醇(E2)、睾酮(T)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t=4.2425,P0.05);2组前列腺液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含量及血清E2、T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可有效提高(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抑制NANOG基因表达对肾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人肾癌细胞系A498细胞为研究对象,转染NANOG短发夹RNA(NANOG-shRNA)抑制A498细胞NANOG基因表达。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水平的变化,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A498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A498细胞转染NANOGshRNA后,其MMP-2与MMP-9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65%和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实验显示A498细胞转染NANOG-shRNA后,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穿膜细胞数下降62.5%,孔底部细胞数减少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A498细胞转染NANOG-shRNA后,细胞划痕愈合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NANOG基因表达后,A498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可能与MMP-2及MMP-9的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自组装核酸适配子探针技术以实现深部真菌感染中外周血(1,3)-β-D-葡聚糖的可视化检测。方法:用碱酶解法提取白念珠菌(1,3)-β-D-葡聚糖并使用葡聚糖酶体外消化处理,获得的水溶性葡聚糖作为靶标,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从单链DNA文库中筛选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葡聚糖的DNA适配子;对筛选出的适配子进行结构设计,使其能够形成含血晶素(hemin)的G四联体结构,从而具有拟过氧化物酶特性,进一步催化TMB底物显色,肉眼判断颜色变化进行结果判读;对149例临床血清标本分别用建立的方法和G试验检测(1,3)-β-D-葡聚糖,评价检测效能。结果:成功提取白念珠菌(1,3)-β-D-葡聚糖并使用葡聚糖酶消化处理后经SDS-PAGE分离、糖原染色发现,其水溶性的(1,3)-β-D-葡聚糖主要分布在相对分子质量<1700、约4600和10000~15000区域。其中相对分子量小于10000的(1,3)-β-D-葡聚糖比例较高,将其作为适配子筛选靶标。经过8轮正向筛选和4轮负向筛选,将最后一轮ssDNA文库扩增为dsDNA并克隆至pUC19质粒,对单个阳性克隆扩增所得适配子进行相对结合力比较,获得6个结合力较高的适配子(命名为A1—A6)。竞争试验结果表明6个适配子能够识别4个不同位点。将高结合力适配子对不同浓度(1,3)-β-D-葡聚糖进行亲和力检测,肉眼可辨检出限为3.125 pg/mL,线性范围为1.6 pg/mL^400 pg/mL。对149例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显示,适配子自组装显色系统检测性能优于G试验(χ^2=4.373,P=0.0365)。结论:成功自建可视化核酸适配子探针,实现外周血(1,3)-β-D-葡聚糖检测,且有望开发深部真菌床旁检测试剂盒。  相似文献   
7.
周发友  梁朝朝 《安徽医学》2015,36(10):1307-1309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和第2位。据美国癌症协会最新预测,2015年全美将有220800例新增前列腺癌病例,占男性新增癌症病例的(848200例)26%,同年预期将有27540例前列腺癌相关死亡病例,占男性新增癌症死亡病例的(312150例)9%[1]。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和第9位,在男性泌尿系肿瘤中发病居第1位[3]。当前列腺癌出现转移时,5年生存率仅为29%[4],所以,前列腺癌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早期前列腺癌手术和放疗效果良好,进展期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然而由于遗传、药物诱导等原因,终将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尽管卡巴他赛、自体疫苗、放射性核素镭223、醋酸阿比特龙、MDV3100等新药,对 CRPC 有一定的疗效,但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CRPC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因此,阐明 CRPC靶向治疗机制,对提高 CRPC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PI3K/ PTEN/ AKT/ mTOR 信号通路、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表观遗传学3个方面对 CRPC靶向治疗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为15例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7.6±10.3)min;术中出血量10~70 ml,平均(46.6±14.4)ml;术后住院3~7 d,平均(3.5±1.1)d;1例多发囊肿患者术后引出暗红血液,量约150 ml,予以止血支持等对症治疗,出血量逐日减少,术后7 d拔管出院。随访1~12个月,无尿漏、复发。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康复快,是治疗肾囊肿的理想术式,掌握后腹膜腔的手术解剖及精细操作是防止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种即用型工作菌株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并与新鲜菌液进行比较,对即用型工作菌株的使用提出建议。方法:将2种即用型工作菌株和新鲜菌液涂布接种至3种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比较生长的菌落数。结果:有1种即用型工作菌株的菌落数低于新鲜菌液,统计学分析表明呈显著性差异,提示其活性低于新鲜菌液。结论:即用型工作菌株在制备时经过低温和干燥过程,不利条件有可能会影响到即用型工作菌株的活性。在使用之前应经过充分的试验证明,避免由于活性差异影响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在顽固性肾绞痛中的应用经验和临床价值。方法应用URSL术治疗35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失败的输尿管结石伴顽固性肾绞痛患者。结果 33例成功碎石,2例失败。结论输尿管结石伴肾绞痛应首选ESWL,应熟练掌握URSL的操作技能,URSL为输尿管结石伴顽固性肾绞痛的理想治疗方法,是ESWL治疗失败的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