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人工黄体期方案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449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把应用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2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把应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2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促排周期数、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以及周期取消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总周期取消率为25.71%低于对照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获卵数(3.18±2.65)个、成熟卵数(2.93±2.49)个均高于对照组(2.74±2.27)个、(2.51±2.14)个,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获卵数P=0.059,成熟卵数P=0.058);观察组的优质胚胎数(1.50±1.69)个及优质胚胎率69.04%均高于对照组(1.19±1.32)个、6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质胚胎数P=0.027,优质胚胎率P=0.008);但正常受精数及正常受精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对于DOR患者,可行有效,是一种较好的促排卵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黄体期方案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449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把应用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2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把应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2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促排周期数、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以及周期取消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总周期取消率为25.71%低于对照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获卵数(3.18±2.65)个、成熟卵数(2.93±2.49)个均高于对照组(2.74±2.27)个、(2.51±2.14)个,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获卵数P=0.059,成熟卵数P=0.058);观察组的优质胚胎数(1.50±1.69)个及优质胚胎率69.04%均高于对照组(1.19±1.32)个、6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质胚胎数P=0.027,优质胚胎率P=0.008);但正常受精数及正常受精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对于DOR患者,可行有效,是一种较好的促排卵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免疫促进和免疫抑制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从中药对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免疫器官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其抗肿瘤的功效,到中药在炎症反应、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中所起的免疫抑制作用进行论述,并对中药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以肝内小胆管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极其复杂的自身免疫反应过程,众多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其中。从天然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两个方面,在细胞以及分子层面对PBC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该发病机制研究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评述,以期能够为该疾病研究领域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向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新方案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的周期行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常规IVF后6小时未发现明确双极体者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予以早期补救ICSI,纳入早期补救ICSI组(204个周期),随机选择与早期补救ICSI组患者同一日或前一日因男性因素而直接进行ICSI的204例患者纳入ICSI组(204个周期)。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的单双胎比例、男女性别比例、出生体质量、出生缺陷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早期补救ICSI组与ICSI组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新生儿性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补救ICSI组产妇的分娩孕周较ICSI组略长,双胎比率较ICSI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将分娩孕周分为单胎和双胎分别进行比较,则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补救ICSI组的活婴中出现1例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ICSI组的活婴中未发现出生缺陷。结论:早期补救ICSI没有增加胎儿流产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双胎率明显下降,怀孕周期略长,可作为常规IVF失败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及两者联合扳机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DOR患者微刺激方案912例和人工黄体期方案390例中采用GnRH-a、hCG以及两者联合双扳机的临床效果.结果 微刺激方案和人工黄体期方案中,hCG扳机组与双扳机组间获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GnRH-a组.微刺激方案中,hCG扳机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GnRH-a及双扳机组;人工黄体期方案中,hCG及GnRH-a扳机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双扳机组(P <0.017);两种方案中,hCG联合GnRH-a扳机组的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hCG扳机组和GnRH-a扳机组(P<0.017);两种促排方案双扳机组的临床妊娠率均高于GnRH-a扳机组和hCG扳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OR患者的微刺激和人工黄体期方案中,hCG联合GnRH-a双扳机方案优于单纯hCG和GnRH-a扳机,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和优质胚胎,改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