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生存活化因子增强通路(SAFE)介导的炎症因子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致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n=8):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心肌缺血/再灌注+AG490组(IR+AG490).IR组及IR+AG490组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取大鼠脑组织,Western blot检测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蛋白表达及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p-Jak2[(1.8±0.13)vs(1.0±0)]、p-STAT3[(1.6±0.08)vs(1.0±0)]表达增高,炎症因子IL-1[(3.3±0.16)vs(1.0±0)]、IL-6[(3.3±0.16)vs(1.0±0)]、IL-8[(2.8±0.28)vs(1.0±0)]表达增多,TUNEL[(18.8±1.29)%vs(4.2±0.44)%]表达增多,Caspase3活性[(2.6±0.24)vs(1.0±0)]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IR+AG490组p-Jak2[(1.3±0.09)vs(1.8±0.13)],p-STAT3[(1.1±0.11)vs(1.6±0.08)]表达减少,炎症因子IL-1[(2.1±0.17)vs(3.3±0.16)]、IL-6[(1.9±0.22)vs(3.3±0.16)]、IL-8[(2.2±0.19)vs(2.8±0.28)表达降低,TUNEL[(13.2±1.03)%vs(18.8±1.29)%]表达降低,Caspase3活性[(2.1±0.21)vs(2.6±0.24)]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SAFE通路的激活可以降低其下游炎症因子的级联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误诊为AMI的AD 8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8例均为男性,有高血压病史6例,皆以胸痛为主要症状,D-二聚体明显升高,心电图有明显ST-T改变。5例误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误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误诊时间平均11 h。8例经AMI相关治疗后效果均欠佳,皆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AD,给予相应治疗。经治疗后好转3例,死亡5例。结论 AD以急性胸痛为主要症状并伴心电图ST-T改变时,易误诊为AMI。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注意上述2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详细问诊及仔细查体,并尽早采取有效影像学检查,以减少或避免AD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SFI)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中出现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计算机广泛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BM和VIP中关于参附注射液与体外循环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间为建库到2014年1月。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与提取资料,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应用RevMan5.2软件。结果共纳入7篇RCT。分析结果显示:SFI组与对照组的CK—MB[WMD=-23.86,95%CI(-29.58,-18.14),P〈0.00001]、LDH[WMD=-103.31,95%CI(-143.70,-62.92),P〈0.000011、cTnⅠ[WMD=-0.18,95%CI(-0.19,-0.16).P〈0.00001]、心脏自动复跳情况[OR=4.52,95%CI(1.91,10.66),P=0.0006]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内直视术中使用参附注射液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但系统评价纳入的RCT均属低质量文献,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须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高质量临床试验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时行缺血后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VIP和Wangfang Data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5月.收集关于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缺血后处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个研究,7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心肌损伤程度显著下降,心肌梗死面积(IS)显著减少(WMD=-5.92,95%CI:-8.80 ~3.04,P<0.0001),肌酸激酶峰值下降(WMD=-341.45,95% CI:-480.62~ 202.28,P<0.00001);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降低(WMD =-0.24,95%CI:-0.27~-0.22,P<0.00001);介入治疗后长期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WMD=7.04,95%CI:3.90~10.19,P<0.0001),而短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则无显著变化(WMD=-0.73,95%CI:-1.64~0.18,P=0.12).结论 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行缺血后处理能显著降低肌酸激酶峰值,提高心脏泵功能,降低梗死面积.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和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CBM和VIP中从建库到2014年1月发表的关于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PCIA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RCT 9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视觉模糊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术后1 h地佐辛组低于舒芬太尼组[MD=-0.1,95%CI(-0.16~-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良反应:术后地佐辛组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率均低于舒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0.22(0.14~0.34)、0.15(0.07~0.32)、0.14(0.05~0.45)、0.10(0.03~0.31)、0.42(0.18~0.95)]。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PCIA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而地佐辛较舒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但系统评价纳入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属低质量文献,因此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7.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在铁死亡与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之间发挥重要串联作用。铁死亡诱导内质网应激过程中的未折叠蛋白质反应,随后激活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C/EBP同源蛋白信号通路可介导内质网应激凋亡过程,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的过程是p53非依赖性的,同时参与铁死亡与细胞凋亡间的协同关系。本文就内质网应激介导的PERK-eIF2α-ATF4-CHOP-PUMA途径在铁死亡和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IRT1通过调节FoxO3a/BIM通路在心肌细胞高糖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培养的对数期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高糖常氧组(high glucose,HG组)、高糖H/R组和高糖H/R+Srt1720组(H/R+Srt组)。3组H9C2细胞均经高糖培养基(葡萄糖浓度为33mmol/L)培养24h建立高糖模型,高糖H/R组置于37℃、缺氧培养箱(体积分数95%N2+体积分数5%CO2)培养4h,37℃、复氧(体积分数90%O2+体积分数10%CO2)2h建立心肌细胞高糖H/R损伤模型,高糖H/R+Srt组于H/R前24h给予SIRT1激动剂Srt1720(20μmol/L)。高糖H/R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JC-1单/多聚体比值),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SIRT1、细胞质磷酸化FoxO3a(phosphor-FoxO3a,P-FoxO3a)、细胞核FoxO3a及BIM蛋白表达。结果高糖H/R组、高糖H/R+Srt组细胞凋亡率[(42±7)%、(27±5)%]、JC-1单/多聚体比值(5.2±0.9、3.3±0.6)、培养液上清LDH水平[(485±62)、(394±52)u/L]均高于HG组[(19±4)%、1.7±0.4、(264±42)u/L](P0.05),且高糖H/R组高于高糖H/R+Srt组(P0.05);高糖H/R组H9C2细胞SIRT1(0.41±0.07)、细胞质P-FoxO3a(0.34±0.05)表达低于高糖HG组(0.62±0.10、0.51±0.07)(P0.05),细胞核BIM(0.83±0.13)和FoxO3a(0.57±0.06)表达高于高糖HG组(0.49±0.07、0.33±0.04)(P0.05);高糖H/R+Srt组H9C2细胞SIRT1(0.75±0.12)、细胞质P-FoxO3a(0.62±0.08)表达高于高糖H/R组,细胞核BIM(0.45±0.05)和FoxO3a(0.26±0.03)表达低于高糖H/R组(P0.05)。结论 SIRT1可通过抑制FoxO3a/BIM通路的活化来减轻H9C2心肌细胞高糖H/R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8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照组42例,麻醉诱导后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评价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术中与术后手术指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及脑氧代谢异常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 h,1 d的MMSE评分(22.28±3.62),(25.82±4.32)分,明显低于术前(28.82±4.32)分(P<0.01),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评分(P<0.01)。治疗组术后6 h,1 d POCD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术后3 d的POCD发生率均为0%。治疗组麻醉诱导后即刻(t0)、麻醉后60 min(t1)脑氧代谢异常(分别为19.57%,21.74%)明显低于对照组(t0:76.19%,t1: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麻醉恢复时(t2)的脑氧代谢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早期脑代谢异常和老年患者术后POCD密切相关(OR=5.176,95%CI:3.961~18.006)。治疗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17.4%)和心动过缓发生率(1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4%(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啶可预防老年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调节术中患者脑氧代谢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冷燕 《四川医学》2020,41(4):402-407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对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患者术中肺保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单肺通气,研究组60例术中使用多索茶碱注射液进行干预,对照组60例使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干预。两组患者于侧卧位后给药前即刻(T1)、单肺通气0.5h(T2)、单肺通气1h(T3)测定呼吸动力指标(肺顺应性、气道阻力、气道平台压和气道峰压)、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氧化应激指标(MDA、SOD)、炎症指标(TNF-α、IL-6、IL-10),比较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T1时,两组呼吸动力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两组肺顺应性、PaO2、SOD较T1明显降低,气道阻力、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MDA、IL-6、IL-10、TNF-α较T1明显增高(P<0.05)。而在T2~T3时,研究组肺顺应性、PaO2、SOD、IL-10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气道阻力、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PaCO2、MDA、IL-6、TNF-α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通过明显改善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患者的肺氧合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从而发挥重要的术中肺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多索茶碱抗氧化应激、抗炎、扩张支气管和改善通气具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