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障碍与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胃肠激素间的关系。方法 对54例四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根据结果将其分为胃排空延缓的FD组(FDD组)和胃排空正常的四组(FDN组),另以17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血浆(空脂和餐后)、胃窦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神经降压素(NT)和胃动宗(MTL)含量。结果 FDD组空脂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NT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FDN组。各组试餐前后血浆NT增幅差异无显著性。FDD组空脂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MIL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FDN组。各组十二指肠粘膜组织MTL含量均明显高于胃窦粘膜。结论 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NT、MIL密切相关。NT、MIL在F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何美蓉  张绍荣  宋于刚  陈学清 《医学争鸣》2005,26(19):1735-1737
目的:探讨肠嗜铬样细胞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的关系. 方法:通过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观察溃疡自愈过程中大鼠胃黏膜内ECL细胞形态、组氨酸脱羧酶(HDC)mRNA和组胺含量的变化. 结果:胃溃疡大鼠胃黏膜内HDC阳性细胞率和胞质平均灰度值在制模术后第1日即开始降低,术后第6日达到最低,随后开始回升,术后第12日基本正常. 胃黏膜内HDC mRNA表达在制模术后第1日开始降低,第3日最明显,第6日开始恢复,第9日后接近正常. 制模术后胃黏膜内组胺含量也出现下调,以术后第6日为最低. 结论:ECL细胞可通过减弱其合成组胺的功能,参与胃溃疡自愈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4.
组胺是壁细胞分泌胃酸最重要的刺激因子。胃内组胺主要来自肠嗜铬样 (ECL)细胞 ,因此ECL细胞在胃酸分泌调控中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现就ECL细胞的分布、形态特征、组胺的合成分泌过程、组胺分泌的调控、ECL细胞增殖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补充抗氧化性维生素对于增强骨髓移植患者血浆FRAP,降低丙二醛(MDA),缓解移植相关心肌毒性的作用.方法 随机、单盲设计,选择60例骨髓移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于预处理前给予Vit C(300 mg/d)以及Vit E(600 mg/d),对照组不予补充.其余处理两组相同.测定移植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总抗氧化力(FRAP)、丙二醛(MDA)以及移植后两组心肌酶(CPK、CP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 (1)移植前后观察组FRAP值一直处于正常或高于正常对照值,对照组则低于正常MDA值,两者差异有显著性;(2)移植后对照组MDA值与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移植后MDA值很快降至正常,对照组一直处于较高水平;(3)观察组患者CPK、CPK-MB、AST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移植前外源性补充抗氧化性维生素提高了骨髓移植患者机体的抗氧化力,减少了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有效缓解了移植相关心肌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三叶因子2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冰乙酸法制作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治疗组24只应用pcDNA3.1-hTFF2100μg/只,在造模时经胃壁黏膜下注入,并每日肌肉注射生理盐水100μl/只至标本采集。对照组24只应用等容积pcDNA3.1100μg/只,在造模时经胃壁黏膜下注入,并每日肌肉注射生理盐水100μl至标本采集。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各处死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只大鼠。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胃溃疡指数、溃疡旁胃黏膜内PCNA阳性细胞增值指数及溃疡底部血管生成的变化。结果第3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第14天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溃疡旁胃黏膜内PCNA阳性细胞增值指数及溃疡底部新生血管明显升高,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其中胃溃疡指数在第14天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TFF2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有促进作用,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溃疡底部血管生成是其促进溃疡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三叶因子2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冰乙酸法制作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治疗组24只应用pcDNA3.1-hTFF2 100 μg/只,在造模时经胃壁黏膜下注入,并每日肌肉注射生理盐水100 μl/只至标本采集.对照组24只应用等容积pcDNA3.1 100 μg/只,在造模时经胃壁黏膜下注入, 并每日肌肉注射生理盐水100 μl至标本采集.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各处死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只大鼠.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胃溃疡指数、溃疡旁胃黏膜内PCNA阳性细胞增值指数及溃疡底部血管生成的变化.结果 第3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第14天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溃疡旁胃黏膜内PCNA阳性细胞增值指数及溃疡底部新生血管明显升高,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其中胃溃疡指数在第14天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TFF2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有促进作用,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溃疡底部血管生成是其促进溃疡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窦炎症病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H.pylori)与胃窦炎症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胃镜活检取得胃窦组织标本,在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和甲苯胺蓝染色中等阳性的病人中筛检出128例患者,其中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G)患者6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30例,胃溃疡(GU)患者30例,对患者的血清进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患者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空泡毒素相关蛋白A(VacA)抗体的情况。结果 胃窦炎症积分在CG、DU、GU患者胃窦炎症均表现为活动性,但是没有明显差异;CagA在所有病例中具有普遍易感性。在GU中出现8例胃窦萎缩,其中4例表现为CagA和VacA均阳性。在DU中未见胃窦萎缩。结论 H pylori相关性胃病中胃窦炎症多表现为活动性,但是没有明显差异。CagA在所有病例中具有普遍易感性,胃窦萎缩多出现在GU患者中并与CagA和VacA均阳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障碍与神经降压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神经降压素的关系。方法 对54例FD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根据结果将其分为胃排空延缓FD组(FDD组)和胃排空正常FD组(FDN组),1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血浆(空腹和餐后)、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含量。结果 FDD组空腹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NT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FDN组。各组试餐前后血浆NT增幅无显著性差异。FDlN组空腹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N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元显著性差异。结论 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NT密切相关。NT在FD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易患乳糜泻人群血清中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IgA抗体(TTGA)、抗脱酰氨基麦胶蛋白IgA、IgG抗体(DGPA、DGPG)的测定,进一步分析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习惯与血清学阳性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我国南方乳糜泻的防治工作。方法:选取2015年广东省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疾病项目中的易患乳糜泻人群(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