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不典型胸腺囊肿的CT表现分析,达到提高该病诊断水平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不典型胸腺囊肿CT表现。结果与常见胸腺囊肿比较,位置异常共计8例,其中2例位于中纵隔,3例位于前中纵隔,3例位于前下纵隔;囊肿形态异常9例;囊液密度异常5例,均高于水密度;8例增强后其中7例囊肿未见明显强化,胸腺囊肿合并胸腺癌1例,软组织成分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胸腺囊肿大部分通过CT表现分析可以正确诊断,不典型囊肿者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125I粒子植入术后护理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化样本,并评价其体系构建的价值。方法 选取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316例125I粒子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纳入的158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纳入的158例患者设置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常规护理操作,试验组患者在术后依照125I粒子植入术后护理质量控制细化方案进行规范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机体恢复状态和放射防护有效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部位出血、并发症程度、放射防护实施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4个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患者术后实行护理质量控制细化方案,能够加快患者机体的恢复速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缩短在院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者放射防护知识,保证了介入科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T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合并骨病变的患者行3.0TMR全身DWI检查,将全身骨骼系统分为颅骨、脊椎、骨盆、胸部、四肢长骨5个区域,计数各部位病灶数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患者均成功获得全身MRI图像。其中9例常规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压脂T2WI为稍高信号,提示病变为成骨性骨转移。除上述9例外,共发现骨转移灶156处,骨转移灶表现为点状、片状、团块状高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各部位病灶数为颅骨7处、脊椎72处、骨盆46处、胸部20处、四肢长骨11处。骨转移灶的ADC值为(0.86±0.14)×10~(-3)mm~2/s,正常骨组织为(1.82±0.17)×10~(-3)mm~2/s,两者比较,P<0.05。结论 3.0T MR全身DWI对脊椎、骨盆的骨转移病灶显示清晰、敏感,并能同时显示肿瘤在骨外器官的病变,有助于诊断骨转移。  相似文献   
4.
闾长安  李国良  万红燕  陈宏伟  鲍健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109-1112
目的:探讨肺癌伴发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伴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6例肺部肿块均为周围型肺癌,3例合并有其他肺部慢性病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6例均为单侧发生,1例有与嗜铬细胞瘤相关的内分泌症状,5例为无功能性肿瘤。肿瘤CT表现:类圆形肿块6个,呈分叶状2个;5例坏死、囊变;2例见液-液平;肿瘤长径2.5~14.0cm,平均约8.3cm;3例富血供,3例中等程度血供。结论:肺癌伴发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多为无功能性肿瘤,其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是富血供、液-液平面及坏死囊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首次影像诊断率, 以指导治疗, 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 结合CT及MRI、CE-MRV影像学表现, 总结漏诊或误诊的原因.结果 17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 首次影像学检查均采用CT平扫, 漏诊或误诊病例有7例, 2例初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初诊为左枕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1例初诊为右额顶枕叶脑出血, 1例初诊为左颞枕叶脑出血破入脑室, 2例初诊为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总结CT首次检查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漏诊及误诊的原因, 有助于提高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首次影像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2型糖尿病可疑合并冠心病患者行DSCTA检查,扫描图像经工作站进行多种方法重建,评估管径≥2.0 mm的近端12个节段,筛选出血管狭窄程度≥50%的患者,并采用四格表χ2检验,以CAG为对照分析?结果:81例患者有68例显示血管狭窄程度≥50%,其中42例(61.8%)有多支血管狭窄,68例均行CAG检查?68例共有793支冠状动脉节段显示清晰可评价,可评价率为97.2%?以CAG检查为金标准,DSCTA检测血管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97.7%?89.7%?99.1%;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SCTA检测心率< 70次/min及≥70次/min的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7.4% vs 93.2%)?特异性(97.6% vs 97.9%)?阳性预测值(89.4% vs 90.2%)?阴性预测值(99.5% vs 9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DSCTA具有图像清晰?扫描速度快及无创等优点,且不受心率的影响,是有效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怀疑合并冠心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裕新  张志勇  万红燕  孙骏   《放射学实践》2009,24(9):935-938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影像特点,并与非艾滋病患者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作对比分析.方法:回顾分析经病原学证实的12例艾滋病和14例非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头颅CT及MRI的表现,比较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与非艾滋病患者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影像差别.结果:艾滋病患者局限性脑水肿和脑内强化病灶明显少于非艾滋病患者(0/10,0/10;4/9,4/7,P<0.05),VR间隙扩大、胶样假囊、脑膜强化和脑积水、脑萎缩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影像表现与非艾滋病患者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相仿,但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像表现轻于非艾滋病患者,结合临床有助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ADC值联合血液生化学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液生化学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利用扩散成像技术检测41例慢性肝病患者磁共振ADC值(b=600s/mm2),同时测量透明质酸(HA)并计算肝纤维化诊断预测模型Forns和APRI指数。以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上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用Logistic回归综合两指标信息,根据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分析其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在判断S≥2肝纤维化时,ADC值、HA、Forns和APRI的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88、0.80、0.72和0.76;在判断S≥3肝纤维化时,Az分别为0.93、0.84、0.77和0.74。而在判断S≥2肝纤维化时ADC+HA、ADC+Forns和ADC+APRI两两联合诊断时的Az分别为0.93、0.93和0.92;在判断S≥3肝纤维化时,Az分别为0.96、0.95和0.94,且Logistic回归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比单个指标诊断均有所提高。结论ADC值与血液生化学多指标联合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单独检测相比诊断准确性提高,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在艾滋病患者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病原学证实的16例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其中9例为艾滋病患者,7例非艾滋病患者)头颅CT及MRI的表现.比较CT、MRI对其影像征象的显示能力和其在艾滋病患者的影像特点.结果: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脑实质内的胶状假囊、脑膜强化、脑积水及脑萎缩.MRI在检测影像征象上明显优于CT,其在艾滋病患者的影像表现明显轻于非艾滋病患者.结论:MRI对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CT,能有效显示该病的影像特征,辅助临床诊断并可观测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和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构建保定市未来三日空气质量等级预测模型,通过对参数调优和预测结果比较选择三种模型中的最佳模型。方法 基于保定市2014—2022年的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SVM、RF和MLP三种机器学习模型,利用前四日数据为未来三日分别构建了每日的空气质量等级预测模型并评估特征变量的重要性。对模型参数进行调优,采取十折交叉验证法进行验证,通过准确率和AUC等指标来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SVM模型未来三日准确率分别为69.8%、63.5%、62.3%,AUC分别为77.4、70.8、70.7;RF模型未来三日准确率分别为75.9%、68.2%、67.1%,AUC分别为0.84、0.74、0.72;MLP模型未来三日准确率分别为73.2%、66.4%、65.7%,AUC为0.83、0.74、0.73,综合对比RF模型表现最优;空气质量特征变量重要性高于气象因素特征变量。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