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治疗继发性肩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以继发性肩关节僵硬为第一诊断的患者4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27~8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按照继发性肩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案正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超短波治疗、石蜡疗法、手法治疗、冷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行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ROM)、肩关节数字分级法(NR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有无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肩关节ROM、肩关节NR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ROM、肩关节NR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肩关节前屈[(139.047 60±29.309 51)°]、外展[(130.000 00±27.202 94)°]、后伸[(35.238 10±9.283 88)°]明显优于对照组前屈[(110.476 20±38.370 07)°]、外展[(102.381 00±34.458 39)°]、后伸[(29.047 60±8.890 87)°](P0.05);治疗组肩关节NRS评分[(1.095 20±0.768 42)分]优于对照组[(1.761 90±0.889 09)分](P0.05);治疗组Constant-Murley评分[(78.190 50±4.760 45)分]高于对照组[(74.190 50±6.185 62)分](P0.05)。结论发散式冲击波疗法可有效提高继发性肩关节僵硬患者的肩关节ROM,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中,逐渐认识到膝关节滑膜的炎性改变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的:对近15年有关膝骨关节炎中滑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归纳,并对国内外在分子生物学领域进行的实验成果进行总结。 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CNKI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以“骨关节炎”、“滑膜炎”、“发病机制”为关键词检索2000至2015年的文献,收集膝骨关节炎中滑膜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文献。共检索文献3 446篇,经过筛选,最终纳入36篇文献。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滑膜炎可能是骨关节炎的超早期表现,滑膜炎的发展可能影响骨关节炎的进展。在骨关节炎的形成过程中,滑膜的自身炎性反应及释放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蛋白对疾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但直到今天,在分子水平还不能对滑膜炎症的发病途径进行公认的描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4.
5.
文题释义: 肌肉减少症:随着增龄和老年化过程,老年人的肌量逐渐减少,肌肉力量与肌肉强度也出现相应的下降,称为肌肉减少症。 足底压力:人体足底压力分布反映有关足的结构、功能及整个身体姿势控制等情况。 背景:肌肉减少症是老年化社会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疾病,肌肉力量的下降、关节灵活性的降低、足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老年人步态特征的改变。因此通过对比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与未患肌肉减少症的老年人足底压力测试数据,有助于为临床预测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的跌倒风险提供精准评价指标。 目的:探讨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的足底压力变化,为临床预测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的跌倒发生风险提供精准评价指标。 方法:应用Footscan2.0足底压力检测系统采集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和未患肌肉减少症的老年人对照组足底压力数据,对比分析受试者步长、步速、触地时长、足底分区压力、足底压力中心移动轨迹。试验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肌肉减少症组步长、步速较对照组均降低;肌肉减少症组触地时长较对照组延长;肌肉减少症组左足第二至第五脚趾区、第三跖骨区、足中部区、第四跖骨区、第五跖骨区足底压力变化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肌肉减少症组右足第二至第五脚趾区、第三跖骨区、第四跖骨区、第五跖骨区足底压力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肌肉减少症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总长度、左右足椭圆短轴长度、左右足椭圆长轴长度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步行能力、平衡控制能力较对照组减低,步态对称性较未患对照组变差。 ORCID: 0000-0003-2320-8026(何媛媛);0000-0002-3764-2192(丁呈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前列腺素E2含量增多可直接引起疼痛或增加神经根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使神经根痛阈下降引起疼痛。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在急性骨折导致的急性疼痛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单纯急性闭合性长骨干骨折所致急性疼痛症状住院患者,采取静脉滴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类镇痛药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进行镇痛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测定血浆中前列腺素水平。结果与结论:患者用药前30min及用药后6h血浆前列腺素E2浓度和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高于用药后2h(P<0.05)。证实,前列腺素E2与闭合性单纯性长骨干骨折患者急性疼痛密切相关,采用镇痛药物抑制前列腺素E2浓度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7.
背景:前列腺素E2含量增多可直接引起疼痛或增加神经根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使神经根痛阈下降引起疼痛。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在急性骨折导致的急性疼痛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单纯急性闭合性长骨干骨折所致急性疼痛症状住院患者,采取静脉滴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类镇痛药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进行镇痛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测定血浆中前列腺素水平。 结果与结论:患者用药前30 min及用药后6 h血浆前列腺素E2浓度和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高于用药后2 h(P < 0.05)。证实,前列腺素E2与闭合性单纯性长骨干骨折患者急性疼痛密切相关,采用镇痛药物抑制前列腺素E2浓度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足底压力变化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的受试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5.58岁。根据ACL是否损伤,分为研究组(单侧ACL重建术后的患者)20例和对照组(步态正常的健康人群)20例。研究组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6.20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4.95岁。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分别采集研究组和对照组足底压力数据,对比分析受试者步长、步速、触地时长、足底压力中心移动轨迹、足底分区压力、患足与健足足底压力比值。结果研究组步长、步速较对照组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8、8.821,P 0.05)。研究组患侧触地时长较健侧缩短,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P 0.05)。研究组患侧第五跖骨(M5)、足弓(MF)两区压力较健侧升高,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7.489,P 0.05);患侧足跟内侧(MH)、足跟外侧(LH)足底压力较健侧减低,两侧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0.858、-11.278,P 0.05)。研究组M_5、MF两区压力较对照组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6、12.162,P 0.05);研究组MH、LH区足底压力较对照组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4、-10.776,P 0.05)。研究组足底压力中心椭圆短轴、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总长较对照组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0、2.796,P 0.05);研究组双侧足底压力分布对称性较对照组变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1,P 0.05)。结论 ACL重建术后患者步行能力、平衡控制能力较正常人减低,步态对称性较正常人变差;足底压力测试可以检测出下肢生物力学的细微变化,可以用于对外科手术效果的评价,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采用表面肌电图分析患者腰部肌肉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体外冲击波椎旁痛点治疗,1周2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同时利用表面肌电图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包括平均肌电波幅(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Fs)。结果治疗2周后NRS、ODI评分减低,AEMG和MPF增加,MFs绝对值降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ODI、MFs、MPF第1周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周结束后治疗组的NRS、ODI、AEMG及MFs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显著缓解LDH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评分以及腰部肌肉的电生理状况,提高肌肉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态分析作为定量评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步态异常的科学研究,但步态分析数据繁杂,如何高效且规范化进行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评估仍有待研究。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征,并通过步态特征及脑卒中康复运动评价(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一些步态的定量指标为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评估和诊断提供规范化数据。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1例为卒中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4~77岁,平均年龄49.29岁;身高153~181 cm,平均身高168.90 cm;体质量53~94 kg,平均体质量69.88岁;其中脑出血恢复期患者9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例。选取同时间段自愿参与该研究的健康者21例作为健康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9.14岁;身高155~183 cm,平均身高167.67 cm;体质量48~80 kg,平均体质量65.95 kg。应用步态分析系统及运动障碍数字化测试平台分别采集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