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胸腰椎骨折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与短节段固定术式的对比研究,探讨长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8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后路长节段固定与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的61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为长节段组(24例)和短节段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内固定失败率等指标。神经功能采用ASIA分级评定。[结果]长节段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短节段组(P<0.05)。随访142011年12月采用后路长节段固定与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的61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为长节段组(24例)和短节段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内固定失败率等指标。神经功能采用ASIA分级评定。[结果]长节段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短节段组(P<0.05)。随访1432个月,平均20.2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分级、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长节段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优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短节段组内固定失败5例,长节段组未发现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后路长、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长节段固定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短节段明显增加,但在维持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方面,远期效果优于短节段固定。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术中失血带来的风险,临床上有多种术前评估肿瘤血供及肿瘤周围血管分布的方法,如动态增强C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并且有多种术前及术中减少肿瘤出血的治疗手段,如经动脉椎体肿瘤血管栓塞、经皮或者经椎弓根注射Onyx/NBCA、抗纤溶药物和控制性蓄意低血压等.本文对脊柱肿瘤血供状态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及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且定期随访的13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前路内固定组);76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B组、后路内固定组);29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后路内固定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血沉以及两种内固定的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内固定失败发生率。结果随访14~36个月,平均(18.2±8.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平均手术时间,A组、C组明显短于B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A组明显少于B组、C组(P0.05),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平均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内固定植骨融合时间、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后路内固定组后凸畸形矫正及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优于前路内固定组(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上存在差异,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探讨残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2004年8月23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残胃癌占同期胃癌1.9%,施行根治性手术12例(52.2%),姑息性手术8例(34.8%),由于广泛转移未行手术或仅行剖腹探查术3例(13.0%)。根治性手术病人1、3、5年生存率85.7%、50.0%、35.7%。结论良性溃疡胃次全切除术5年后定期胃镜检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关键。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一种合理的治疗多发混合痔的手术方法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我们将88例多发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括约肌切断术)46例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术)42例。对其术后疼痛等7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术后随访6个月~1年,本组均一次手术治愈,两组间疗效及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无大出血、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但治疗组术后伤口疼痛、创缘水肿、残留皮赘、肛门狭窄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肛门外形美观,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评价原切口病灶清除术在此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1年4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26例确诊为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22~65岁,平均38.5岁:病程从1个月~6个月不等,平均95d。其中13例采用抗菌素输液保守治疗(A组):10例l采用经原切口病病灶清除术治疗〈B组),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4年,A组12例患者病程迁延达8~16周,其中有2例遗有慢性腰痛。B组中14例,疗效快,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病程为4~6周。结论经原切口早期行病灶清除术在治疗椎间隙感染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是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常用的技术,随着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主要并发症骨水泥渗漏也越来越多地见于临床报道。目的:综述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中骨水泥渗漏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至2011年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水泥渗漏的分类、相关危险因素、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注射少量骨水泥即可恢复压缩椎体的刚度,一般腰椎注射4-6mL,胸椎可适当加大剂量。术者需准确把握骨水泥的注射时机,注入调制后时间〉10min的骨水泥,骨水泥呈面团状,渗漏率低。椎体周壁破损时行两种治疗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概率增大。两者骨水泥渗漏引起肺栓塞的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影响,因此,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进针点和穿刺入路,严格把握骨水泥的注射时机和剂量,以精确的术中操作和优质的术中监测将骨水泥渗漏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病人行脊柱后路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短期内肩自发性平衡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中心行后路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AIS的21例病人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标准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测量主胸弯Cobb角、上胸弯Cobb角、腰弯角度、影像学肩高、锁骨角,并采用T1倾斜角和颈椎轴线角评价内肩自发性平衡情况。结果 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主胸弯Cobb角、上胸弯Cobb角、腰弯角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1平衡2例(9.52%,2/21),术后即刻6例(28.57%,6/21),术后6个月13例(61.90%,13/21),术后6个月时达到T1平衡的比例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颈部平衡3例(14.29%,3/21),术后即刻13例(61.90%,13/21),术后6个月17例(80.95%,17/21),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时的颈部平衡比例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nke 1、2型AIS病人矫形术后内肩平衡(尤其是T1平衡性)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发性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