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将目前流行的各类教学模式应用于脊柱外科研究生教学的情况进行了对比,评价其优缺点,得出多种教学模式灵活应用、重视论文的读写、结合医疗改革安排教学内容等综合优化,有利于培养脊柱外科研究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训练临床思维、提高临床技能,帮助其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完成从初级住院医师到高级住院医师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试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骨(C0~C3)标本6具,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上下包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以150N为最大生理载荷,最大力矩为1.50N·m,依次测量完整模型组(A组)、骨折模型组(B组,包括寰椎后弓两处骨折与典型Jefferson骨折,分别作为B1组和B2组,骨折模型制作时保持横韧带完整)、内固定模型组(C组,包括B1组+内固定系统、B2组+内固定系统,分别作为C1组、C2组)C0-C1、C1-C2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6个方向的三维运动范围(ROM),通过比较,评价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根据测量所得ROM值,设A组各方向三维运动稳定性指数(Sf)为100%,计算B组、C组模型各运动方向Sf,进一步直观比较各模型的稳定性变化。结果:C0-C1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1.06°±1.00°,7.08°±0.62°,13.24°±1.24°;B1、B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方向的ROM均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均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1-C2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0.07°±1.12°,5.56°±0.54°,20.83°±2.12°;B1、B2组各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各方向的ROM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各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0-C1节段,B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Sf分别为71%、70%、64%,B2组各方向Sf分别为61%、55%、58%,C1组各方向Sf分别为102%、108%、108%,C2组各方向Sf分别为91%、91%、92%。C1-C2节段,B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Sf分别为70%、61%、35%,B2组各方向Sf分别为59%、54%、37%,C1组各方向Sf分别为105%、111%、106%,C2组各方向Sf分别为91%、90%、92%。结论:寰椎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既能恢复上颈椎稳定性,又可保留其生理运动功能。使用该系统治疗寰椎后弓两处骨折,在稳定性方面效果稍优于典型Jefferson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伴有“自溶”现象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所有患者比较首次发病与入院前腰椎MRI检查发现均有突出椎间盘缩小的影像学表现。对其中15例行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或髓核摘除术;19例采用卧床休息、腰围固定以及脱水、消炎镇痛等非手术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手术组15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2~16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前ODI为42.8±4.25,末次随访时为12.5±1.2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术前为7.13±1.24分,末次随访时为1.45±0.86分,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手术治疗组19例,治疗前ODI为27.9±3.61,末次随访时为10.5±6.4,治疗6个月后复查腰椎MRI平扫提示突出椎间盘完全消失者4例,部分消失者9例,无明显变化者6例。 结论 对于伴有“自溶”现象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根据影像学及临床表现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骨折分类评分及严重度评分的可靠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Denis评分对比对胸腰椎骨折分类评分及严重度评分(TLICS)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对自2010-01—2012—12诊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未合并神经损伤41例,所有TLICS评分均≤3分。但根据Denis评分均涉及两柱骨折,符合手术指征。随机分为手术组(A组)和非手术组(B组),A组21例均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B组20例采用传统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lO一19个月,平均15个月。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等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手术组较非手术组恢复好,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TLICS评分≤3分选择非手术治疗亦获得良好疗效,相对于Denis评分,该评分系统更具可靠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消化系统管理在颈椎外伤伴截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2011-2013年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84例采用消化系统管理模式处理颈椎外伤伴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致伤因素、颈椎受伤节段、手术情况、腹部管理方法及预后,统计经处理后腹部症状的缓解情况。对颈椎外伤伴截瘫患者的消化管理,我科采用的是营养支持、液体管理、物理刺激、有效通便等方法。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有效的消化系统管理,67例患者(82%)的腹部症状不同程度的得到了缓解,无1例行结肠造瘘,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及时、合理的消化系统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颈椎外伤伴截瘫患者的腹部症状,提升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