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介绍导航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Day II型骨盆新月形骨折脱位(crescent fracture dislocation of pelvis, CFDP)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12月对23例Day II型CFDP患者采用上述手术方法治疗。术前采用Mimics 17.0软件规划螺钉固定方式。术中采用骨科3D导航,安装示踪器后以患侧骶髂关节为中心完成导航的注册,获得新月形骨折线通过骶髂关节的相对位置。先在导航下将骶髂螺钉于新月形骨折前方固定骶髂关节,后于导航“泪滴”位下置入LC-Ⅱ螺钉。再以CLIC点为进针点与LC-II螺钉平行钻入第2枚螺钉。[结果]23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LC-II螺钉置入时间平均(2.3±0.3) min。术后6个月Majeed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87.3±1.6) vs (18.5±1.1), P<0.05]。影像方面,根据Gras分类螺钉安全置钉率为95.6%(22/23);根据Matta影像学标准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1.3%(21/23)。[结论]导航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Day II...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数字化测量髋臼后柱壁安全置钉相关参数,为临床治疗后壁或/和后柱骨折置钉提供参考。方法 经软件Mimics20.0重建100例正常成人髋骨三维模型。将髋臼后壁分为累及臼顶的高位后壁区与未累及臼顶的低位后壁区,切割髋臼高位后壁区得到断面M、D、E和N,切割低位髋臼后壁区形成断面F、G、H、I和J。在断面上测量进钉角度和进钉长度。结果 在断面M、D、E和N上距臼缘5.0mm的进钉点,男女螺钉最大安全进钉角度分别不应超过80°、70°、60°与50°,男女进钉长度分别不应超过40.0与35.0 mm。在断面F、G、H、I和J上,男女距臼缘5.0、10.0、20.0与30.0 mm的进钉角度应分别小于50°、60°、80°和90°。断面F至J中,男性进钉点螺钉长度应分别小于40.0、35.0、30.0、30.0与40.0 mm;女性应分别小于35.0、30.0、25.0、25.0与35.0 mm。结果 在髋臼后柱壁不同进钉位点,应采取不同的进钉角度与长度以防螺钉误入髋关节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缝合锚固定技术在军事训练伤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有效性、可行性和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采用缝合锚固定技术治疗的因军事训练伤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Lawrence-Ⅰ区)患者3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例;年龄18~44岁,平均25.7岁;左侧22例,右侧11例;致伤原因障碍跑11例,跳木马7例,跳伞5例,扭伤10例。记录术前住院日、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复位满意度、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记录患足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协会(AOFAS)功能评分,并采用AOFAS评分评估患足功能。结果33例患者随访8~16个月,平均11.7个月。术前住院2~10d,平均4.2d;切口长度1.5~3.5cm,平均2.47cm;手术时间15~35min,平均23.0min;术中出血量5~20mL,平均7.6mL;术中透视次数2~6次,平均3.8次。骨折复位满意度优31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骨折愈合时间2.5~4.5个月,平均3.1个月,骨折愈合率为100%;除1例术后出现腓肠神经损伤表现外,余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VAS0~3分,平均1.1分;AOFAS评分88~100分,平均94.1分。结论缝合锚固定技术是治疗军事训练伤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一种方式,其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部分患者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总体治疗效果满意,值得在军队中心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空心拉力螺钉结合跟骨锁定接骨板与空心拉力螺钉治疗Letenneur Ⅲ型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41例Letenneur Ⅲ型Hoffa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8~78岁[(51.9±1.9)岁]。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外基质(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matrix,aBMSC-dECM)支架体外制备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取2周龄新西兰大白兔5只,分离、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原代培养4周,收集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制备aBMSC-dECM支架。对支架行扫描电镜和HE染色观察。分离培养自体软骨细胞,植入支架内,48 h后对细胞-支架复合物行Live-Dead染色。分别于种植后1、2、4和6周对细胞-支架复合物(组织工程软骨)进行大体观察、体积测量、HE染色、Safranin-O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al-Time PCR检测和抗压强度测试。对照为atelocollagen支架。结果 aBMSC-dECM支架呈三维多孔状海绵样结构,孔隙分布均匀,连通性较好,孔径(304.4±108.2) ?滋m,孔隙率93.3%±4.5%。与atelocollagen支架组比较,aBMSC-dECM支架组组织工程软骨呈乳白色,表面光滑有弹性,随观察时间延长体积逐渐增大,软骨细胞数量、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含量逐渐增多,Ⅱ型胶原及Aggrecan的mRNA持续高表达,抗压强度持续增高。结论 aBMSC-dECM支架有利于维持软骨细胞活性和生物学功能,促进组织工程软骨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3D导航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5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采用3D导航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45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6例,女性59例;年龄20~80岁,平均48.5岁;道路交通伤78例,高处坠落伤49例,挤压伤18例。按Tile分型:A2型7例,B1型13例,B2型21例,B3型11例,C1型45例,C2型18例,C3型30例。其中合并髋臼骨折16例,新月形骨折31例。记录螺钉的置入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后复查骨盆CT,通过Gras分类评估螺钉位置;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Majeed评分标准和改良Merle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评价骨盆及髋臼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45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3个月。共置入空心螺钉280枚,其中前柱螺钉36枚,后柱螺钉3枚,骶髂螺钉145枚,髂骨螺钉40枚,耻骨支螺钉56枚;其中15例患者应用骨盆前环外固定架。手术时间(94.0±33.5)min,出血量(81.9±38.7)mL,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O臂导航与C臂导航辅助下经皮加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DenisⅡ区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6例DenisⅡ区骶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O臂导航系统(O臂导航组)、27例采用C臂导航系统(C臂导航组)辅助下经皮植入加长骶髂螺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盆骨折Tile分型、合并伤发生情况以及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导航辅助系统准备时间、每枚骶髂螺钉植入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螺钉位置准确性、骨折复位质量及愈合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与C臂导航组相比,O臂导航组术中导航辅助系统准备时间、每枚螺钉植入时间与X线透视时间均缩短(P<0.05),且螺钉位置准确性及骨盆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螺钉植入时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2.0个月。影像学复查示,两组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组间差...  相似文献   
9.
周唯  汪国栋  裴璇  黄亮亮  李喆君  刘曦明 《骨科》2023,14(3):222-227
目的 比较导航下经皮加长骶髂螺钉与经皮重建钢板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2例垂直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置入内固定的不同分为加长螺钉组(25例)和钢板组(27例)。加长螺钉组采用导航辅助下经皮加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钢板组采用后路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骨盆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2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14.1个月。加长螺钉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少于钢板组[(79.6±18.3) min vs.(131.3±18.9) min,(34.2±24.4) mL vs. (252.9±120.3) mL,P<0.001];钢板组术中透视时间少于加长螺钉组[(41.5±23.9) s vs. (176.4±61.5) s,P<0.001];加长螺钉组术后3天、术后2周VAS评分[4(4,5)分、3(2,3)分]均少于钢板组[5(4,6)分、4(4,4)分](P<0.05),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6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骨折复位情况Matta标准评分与骨盆Majeed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长螺钉组有2例病人术后出现螺钉松动退钉,两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以及骨折复位丢失并发症。结论 导航下经皮加长骶髂螺钉内固定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骶骨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复位与功能效果,但前者较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疼痛减轻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外侧平台非核心负重区截骨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后外侧柱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采用经外侧平台非核心负重区截骨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3例伴后外侧柱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6~62岁,平均42.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高处坠落伤5例,其他伤2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Ⅴ型15例,Ⅵ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8 d,平均5.9 d。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2 d及6个月后外侧柱关节面塌陷深度、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inclination angle,PSA),采用Rasmussen解剖评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术后2 d及6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95 min,平均152.8 min;术中出血量50~175 mL,平均109.5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