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光索引导气管插管与常规喉镜明视下气管插管两种气管插管方法。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纽,A组采用光索引导气管插管,B组采用喉镜明视下气管插管。观察和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插管并发症。结果两组插管均成功,但插管时间A组(27±14)s明显短于B组(45±15)s,A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B组小,术后并发症较B组少。结论光索引导气管插管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作为麻醉科常规气管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致胃底和食管下段静脉扩张,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当出血量大和出血速度快时,常导致失血性休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急诊行脾脏切除和胃底食管门体静脉断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07年1月共开展此项手术61例,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对大鼠认知功能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R) 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37只,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肝硬化组(25只),采用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方法制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对照组(12只).两组于造模前及造模成功后第1、3、5、7天分别利用跳台法和Y-迷宫法对各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测试完成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R2B 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NR2B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NR2B蛋白分布的变化.ELISA法检测肝损伤相关指标ALT、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TNF-α、IL-1、IL-6的含量.结果 肝硬化组AST、ALT、TNF-α、IL-1、IL-6、MDA分别为(261±7)、(178±7) U/L、(206±18)、(0.46±0.11)、(298±41) μg/L、(19.7±2.5) μmol/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SOD为(96±7) U/m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跳台潜伏时间延长、y-迷宫、错误次数增加(P<0.0l),海马中NR2B mRNA的水平及NR2B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海马CA1区NR2B免疫组化表达明显下降(P<0.01). 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大鼠认知功能的降低,同时下调海马中NR2B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CA1区锥形细胞中NR2B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高流量湿化氧疗(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其具有最大流量可达80 L/min、氧气加湿、加热度高达100%等特点, 可以更好地挽救患者生命;但存在临床适应证把握不当造成气管插管延迟、延误治疗的情况。文章从HFNC生理学效应出发, 对近几年来HFNC在不同人群临床治疗及围手术期应用进展做进一步阐述, 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HFNC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调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麻醉期预处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8例ASAⅢ—Ⅳ级因终末期肝病而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术前及麻醉诱导后进行预处理,并在不同时期采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PLT)及血清钙离子浓度并进行动态观察。同时应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对凝血与血小板功能进行定性分析,记录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结果术中PT、APTT逐渐延长,门脉开放初期达到高峰,新肝再灌注后PT、APTT又逐渐缩短;D—dimer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再灌注后逐渐下降,但始终高于术前水平。大多数病人全血凝固时间(ACT)在手术开始前即开始延长,新肝期最为突出,新肝后期逐渐缩短。凝结速率(CR)新肝期明显减慢,以后逐渐恢复。血小板功能(PF)在新肝初期最差,到术毕明显恢复。结论肝移植术中的早期预处理,并适时个体化调整有利于改善凝血功能障碍,维持术中的相对稳定,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和输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行射频消融的肝癌患者(单发肿瘤≤3 cm)211例,男166例,女45例,Child-Pugh A级。根据术中使用药物分为两组:芬太尼组(n=92)和舒芬太尼组(n=119)。记录性别、年龄、BMI、肿瘤大小、手术时间、吸烟饮酒史、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资料和ALT、AST、TBiL、ALP、LDH、ALB、GGT等肝功能指标,以及保肝药物(甘草酸二铵)的使用情况。采用分层Logistic回归筛选肝癌射频消融患者术后1 d ALT>3×ULN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术后1 d的ALT、AST、TBiL和LDH明显升高,术后7 d的ALT和AST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7 d的ALT、AST、TBiL和LDH均明显降低(P<0.05)。与芬太尼组比较,舒芬太尼组术后1 d的ALT和AST明显降低(P<0.05)。分层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使用舒芬太尼且年龄<65岁(OR=0.301,95%CI 0.149~0.610,P=0.001)、肿瘤大小1.1~2.0 cm(OR=0.417,95%CI 0.191~0.910,P=0.028)、手术时间10~20 min(OR=0.231,95%CI 0.081~0.658,P=0.006)是术后1 d ALT>3×ULN的保护因素。
结论 对于早期肝癌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术中使用舒芬太尼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使用芬太尼患者,术中使用舒芬太尼是术后1 d ALT>3×ULN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