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内固定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应用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骨折复位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骨折复位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两组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结论: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P2受体是嘌呤受体的一种。P2受体包括P2X和P2Y,P2X受体是一类离子型配体门控通道有7个不同的亚型(P2X1-7)[1],P2Y受体是一类与G蛋白偶联的代谢型受体,发现有8个亚型(P2Y1、P2Y2、P2Y4、P2Y6、P2Y11-14)。近年来,随着科研工作者对P2X7受体的研究深入,P2X7受体的功能得到了更全面的认识。本文对P2X7受体在人固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行上胸椎肿瘤切除、椎体重建、钛板内固定的技术及方法,分析手术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04年6月~2011年7月我科收治上胸椎(T1~T4)转移瘤患者17例,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55,1±7.3岁(47~68岁)。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8例,E级2例。肿瘤位置:T1 7例,T2 5例,T3 3例,T4 2例。按Tokuhashi脊柱转移瘤评分系统评分为9~12分;根据WBB分区理论肿瘤病灶位于4~9区。对于T1椎体病灶患者采用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对于T2~T4椎体病灶患者采用前方劈开胸骨经头臂干外侧间隙入路。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手术,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手术时间为94.1士5.0min(90~102min),出血量为186.6±100.2ml(100~400ml);前方劈开胸骨经头臂干外侧间隙入路手术时间为121.0±165(100~150min),出血量为352.0±134.4ml(220~600ml)。术后病理学检查:6例来源于肺癌,5例来源于乳腺癌,2例来源于甲状腺癌,2例来源于胃肠道癌,2例来源不明。术后2例前方劈开胸骨经头臂干外侧间隙入路手术患者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经对症治疗后治愈。3例(其中1例为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手术患者)出现喉返神经牵拉伤致一过性声音嘶哑,术后1个月内声音恢复正常。随访19.7±9.8个月(6~48个月),9例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3例Frankel分级B级患者2例改善为E级,1例改善为D级;4例C级2例改善到E级,2例改善到D级;2例D级患者改善到E级。5例患者在术后6~14个月因多处转移、全身衰竭死亡。结论:前方入路是治疗上胸椎转移瘤可供选择的有效入路,该入路可以充分显露前方椎体病变,有效切除病灶,彻底解除来自脊髓前方的压迫,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