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短尾万向及长尾单向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采用短尾万向及长尾单向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74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3、6个月行腰椎CT平扫+二维重建检查,评价滑脱复位、椎间隙高度和植骨融合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Beaujon功能评分(BF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时间90~135 min(平均112 min),出血量300~750 mL(平均420 mL)。术中未发生马尾、神经根损伤,1例出现硬脊膜撕裂继发脑脊液漏。所有患者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1个月。术后3、6个月滑脱椎体复位率和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3±5)%、(91±4)%和81%、100%;术后6个月BFS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BFS好转率为(79±4)%,优51例、良16例、中6例、差1例,优良率为91%(67/74)。随访期间滑脱复位程度和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短尾万向及长尾单向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滑脱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2.
寰椎是枕-寰-枢复合体最重要的一环,对上颈椎的稳定性影响最大.据报道,寰椎骨折占寰椎损伤的25%左右、颈椎骨折的10va,左右、整个脊柱创伤的2%左右[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椎弓根钉在腰椎AO Spine C型骨折翻修术中的应用优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皮质骨轨迹(CBT)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骨折翻修术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二次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对患者翻修术后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估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辅以纳米仿生骨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25~71岁,平均41.2±5.6岁;胸椎(T4~T10)结核9例,胸腰段(T11~L2)结核7例,下腰椎(L3~L5)结核1例;单节段病变12例,两节段病变5例;脊髓神经损伤情况按照ASIA损伤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6例、E级6例。本组患者均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笼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从术前2周~术后18个月规范应用抗结核药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定时随访,观察植骨区融合情况并比较术前及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ASI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64~366min,平均294±88min;术中出血量457~1350ml,平均731±78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7个月,平均23±6个月,随访期间无结核症状加重及相关并发症,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1例患者术中出现胸膜破裂,予以修补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后正常出院。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88.2%,术后12个月时植骨区均可见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术前VAS评分为8.1±0.6分,术后2周时为2.1±0.3分,末次随访时为1.1±0.2分;术前Cobb角为28.3°±9.8°,术后2周时为8.1°±1.5°,末次随访时为9.8°±2.1°,终末矫正率为65.3%。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D级4例,E级13例。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ASIA分级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结合纳米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较局限的胸腰椎结核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Jefferson-fracture reduction plate,JeRP)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应用解剖及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1)60例寰椎标本根据JeRP内固定需要洲量寰椎侧块后缘顶点到前缘的矢状面距离(LMAPsup)、侧块的最短矢状面长度(LMAPmin)、侧块进钉点与前结节距离(AO)、两侧块进钉点距离(AA')及前弓最小直径(MD);(2)6例新鲜上颈椎标本,模拟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分犁中的前弓双骨折,以JeRP模拟行内同定,并对正常、骨折、内固定3种状态标本的活动度进行榆测并前后比较.结果:(1)LMAPsup,LMAPmin、AO,AA'及MD分别为(20.60±1.84)、(19.57±1.55)、(18.68±1.89)、(35.46±2.86)及(4.66±0.65)mm;(2)JeRP同定后上颈椎6向运动范围与正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eRP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具有解剖学可行性和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T-SPOT.TB)检测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10例疑似脊柱结核病例同时进行结核菌素皮试试验(TST)及T-SPOT.TB检查,其中TST分别采用红肿硬结直径≥5 mm和≥15 mm两种标准,标记为TST 5和TST 15。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对比分析上述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10例疑似脊柱结核患者最终诊断为脊柱结核68例、非脊柱结核42例。TST 5、TST 15和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69%、74%,47%、83%、82%、49%和91%、90%、94%、86%。T-SPOT.TB检测敏感度优于TST 15,特异度优于TST 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TST 5和TST 15(P0.05)。结论与TST比较,T-SPOT.TB检测诊断脊柱结核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放置引流管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1-01—2015-08间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骨科Ⅱ接受PLIF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引流管组)和B组(双引流管组),每组50例。记录术后硬膜外血肿及感染发生情况。比较2组:(1)术后第1天和第2天的引流量及总引流量。(2)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的拔管病例数。(3)留置引流管期间患者切口疼痛程度。结果 A组出现4例有神经症状的硬膜外血肿,B组无1例。2组均未发生术后感染。2组总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B组引流量多于A组,第2天B组引流量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均无拔管指征的病例。术后第2天和第3天,B组拔管病例均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内2组均全部拔管。带管期间2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根引流管比较,双侧放置引流管能有效减少术后硬脊膜外血肿的发生率,且不显著增加总引流量和切口疼痛程度,并能缩短留管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Jefferson fracture reduction plate,Je RP)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012年5月~2014年3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收集人体上颈椎尸体标本6例,2014年6月模拟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中的前弓双骨折类型,以Je RP内固定系统模拟进行复位内固定术,并以三维运动实验机对标本C0-3节段在正常、骨折、内固定3种状态的负载(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加载的水平方向载荷为20N,左旋转、右旋转采用的载荷为2.0N·m的力矩)六向运动中性区及运动范围(ranges of motion,ROM)进行检测及分析。(2)2008年4月~2014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9~67岁,平均39岁;均以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其中7例无脊髓及神经损伤症状,1例合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为D级,寰椎环3处骨折5例,单侧前后弓骨折3例;术前MRI均显示寰椎横韧带完整。8例均采用经口咽Je RP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并应用CT扫描及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评估寰枢椎稳定性。结果:骨折组中性区与正常组中性区在屈伸、侧屈、旋转3个运动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的三维中性区值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固定组的中性区与正常组中性区在3个运动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的ROM与正常组ROM在3个运动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7.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枕颈部疼痛不适症状均获得改善,1例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由D级改善至E级。所有患者口咽后壁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术后CT示骨折均达良好复位;术后6个月CT示骨折均骨性愈合,未见寰枢椎失稳及活动受限,初期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结论:Je RP内固定系统固定在实现对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复位及固定的基础上保留了上颈椎活动度,为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