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文题释义: 椎体成形术:是指通过向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等生物材料以达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局部后凸畸形,增加椎体稳定性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中。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指因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变,骨组织强度下降、脆性增加等病理生理因素导致的椎体出现压缩、塌陷变形的疾病。 背景:经皮椎体支架成形术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局部后凸畸形,但目前尚未有确切的临床研究显示其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有明显的优势。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支架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支架成形(vertebral body stenting system,VBS)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VBS组15例,PKP组25例,再根据术中透视手术节段是否呈后伸位,分为2亚组,VBS后伸位组7例,PKP后伸位组14例。 结果与结论:①与PKP组相比,VBS组术中注入骨水泥量较多(P < 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渗漏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 > 0.05);②与术前相比,VBS组和PKP组的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下降,且在末次随访时进一步下降(P < 0.05);③VBS组与PKP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比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 < 0.05),VBS组与PKP组压缩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 0.05),VBS手术后压缩Cobb角低于PKP组(P < 0.05),VBS组局部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5);④在亚组比较中,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临床疗效(目测类比评分)及影像学评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比及椎体压缩cobb角、局部Cobb角)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 > 0.05);⑤结果表明,VBS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明显;VBS在注入更多的骨水泥的同时,对局部后凸畸形能起到更好的纠正作用;通过术中体位的摆放,使手术节段处于后伸位,能减少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差异。 ORCID: 0000-0002-7618-7188(马延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硬皮病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尚无确切疗法。邓铁涛教授针对其肺脾肾亏损的病机,根据“损者益之”,“虚者补之”的原则,并结合历代医家治疗的经验,自拟软皮汤作为治疗硬皮病的基础方。全方配伍严谨,具有补肾益精之效,临床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就该方的方药配伍及单味药的药理研究作一综述,以利于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筛选,为下一步复方化学成分及功效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其中Zero-P组(A组)65例,传统钛板组(B组)48例,A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44)和双节段组(n=21),B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28)和双节段组(n=20),4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4组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e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椎体骨化情况,在颈椎MRI上应用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单节段A组随访时间为18.0±7.9个月,单节段B组为15.8±8.8个月,双节段A组为14.8±6.4个月,双节段B组为15.8±8.2个月,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4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节段A、B组间比较JOA评分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同节段A、B组间比较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双节段B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术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余3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双节段B组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显著低于双节段A组(P0.05),单节段A、B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相邻椎体骨化发生率单节段B组(32.14%)与单节段A组(6.82%)比较、双节段B组(40%)与双节段A组(9.52%)比较更高(P0.05)。根据Pfirrmann分级,双节段B组(30%)比双节段A组(4.76%)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P0.05),单节段A、B组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中双节段(30%)比单节段(7.14%)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P0.05),A组中单、双节段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均比A组高(P0.05)。结论:颈前路单/双节段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相比,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Zero-P可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且在双节段比较中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罗宝玲  温广伟 《光明中医》2012,27(12):2410-2411
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专家夏桂成教授,从医几十年,在中医妇科领域上颇多成就。他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深化中医辨证论治手段,形成独到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对于月经顽疾,夏老常认为与月经周期演变失常有关,而月经周期演变失常,必与阴阳消长转化的运动变化有关。经过他多年的探讨和应用,系统地  相似文献   
5.
温广伟  罗宝玲 《光明中医》2012,27(12):2406-2407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临床常见的小儿危急重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何炎燊教授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运用清热通腑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通过乙型脑炎的发病病因病机及何老的验案分析,加深对重型乙型脑炎辨证论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数码摄影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医学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它成为承载信息、传播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皮肤病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其相关疾病的记载较早应用了摄影技术,并逐渐形成了"皮肤病摄影"这一专业分支[1].不同于艺术摄影,高质量的皮肤病摄影不仅应具备专业摄影的基本元素,而且需要对皮肤病本身有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光束发射断层扫描(SPECT)/计算机断层显像(CT)门控心肌显像相位分析是否可指导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以及对CRT的远期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4年6月该院因诊断慢性心力衰竭行CRT或心脏再同步除颤起搏器植入术(CRTD)的患者37例,分为治疗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行SPECT/CT门控心肌显像相位分析,应用相位分析技术检测左心室瘢痕负荷,评价左室收缩协调性指标(峰相位、收缩期相位时间标准差和带宽),观察两组左心室瘢痕负荷和同步性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心室瘢痕负荷和同步性指标(瘢痕负荷、峰相位、收缩期相位时间标准差和带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PECT/CT门控心肌显像相位分析可以评价CRT术前适应证、预测术后效果、判断术中电极植入的位置,是术后随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