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老年小鼠海马线粒体自噬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48只,18~20月龄,体重35~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为三组:对照组(C组)、吸入3%七氟醚组(S组)和吸入3%七氟醚+自噬抑制剂三甲基腺嘌呤组(3-MA组),每组16只。C组小鼠吸入空氧混合气体6 h。S组和3-MA组吸入3%七氟醚6 h。3-MA组吸入七氟醚前1 h腹腔注射三甲基腺嘌呤30 mg/kg。七氟醚吸毕24 h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第1~4天训练,第5天进行空间探索实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立即处死小鼠。采用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法观察海马组织中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PINK1、Parkin、LC3和Beclin1蛋白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S组、3-MA组水迷宫实验第2~4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第5天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越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组织出现病理形态学损伤,海马组织中LC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海马组织PINK1、Parkin、Beclin1蛋白含量和LC3Ⅱ/LC3Ⅰ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3-MA组水迷宫实验第2~4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第5天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穿越次数明显增多(P<0.05),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程度减轻,海马组织中LC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组织PINK1、Parkin、Beclin1蛋白含量和LC3Ⅱ/LC3Ⅰ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吸入3%七氟醚6 h的老年小鼠,海马病理形态学发生改变,伴随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其机制可能与七氟醚激活线粒体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孕产妇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的认知现状及支付意愿,为扩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深圳市6家助产机构的720例孕产妇,调查内容包括:孕产妇基本信息、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的认知和支付意愿状况。结果共回收720份有效问卷,回收有效率92. 31%。孕产妇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的知晓率为54. 44%,从医院获取信息占90. 31%,认为有必要增加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占68. 33%,愿意让孩子参与筛查占81. 67%。孕产妇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愿意支付金额的平均数为242元,最高愿意支付金额的平均数为656元,其支付意愿水平与家庭收入有关。结论孕产妇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认知度不高,需给予多渠道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筛查理念,提升其认知水平。提倡政府与家庭共同承担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费用,提高新生儿家长让孩子参与筛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SAE患者常出现精神状态及意识水平改变。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SAE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0%。近年来,多种医学成像技术为早期识别SAE提供了无创的诊断方法,有助于了解SAE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针对SAE的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近红外光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SAE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社区慢性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维持的现状,为增强社区慢性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维持性和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全面总结了慢性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维持性的现状,综合分析了非药物治疗维持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慢性病患者缺乏非药物治疗的信念,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非药物治疗维持性监测和评估机制及社会支持环境。影响社区慢性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维持性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社会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患者自身。结论维持性是非药物治疗的基础和关键,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宣传及提高慢性病患者自身的健康管理知识知晓率及家庭支持为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维持性的信念及改善慢病患者的态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结肠镜检查患者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方法择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5例, 性别不限, 年龄18~65岁, BMI 18~25 kg/m2, ASA分级Ⅰ、Ⅱ级。患者静脉推注阿芬太尼, 初始剂量5 μg/kg, 随后以2.0 mg·kg-1·min-1速率静脉泵注丙泊酚, 待BIS为65时行结肠镜检查。依据Dixon序贯法确定下1例患者阿芬太尼剂量。记录患者阿芬太尼剂量, 入室平静呼吸时(T0)、给药后BIS值65时(T1)、结肠镜通过降结肠乙状结肠移行段时(T2)、达回盲瓣后退镜时(T3)、睁眼时(T4)的MAP、心率、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方法计算阿芬太尼抑制结肠镜检查体动反应的ED50、95%有效量(95% effective dose, ED95)及其95%CI。结果与T0比较, 患者T1~T4时MAP下降(P<0.05), T1~T3时心率下降(P<0.05), T2时SpO2下降(P<0.05)。2例(8%)患者自诉轻微注射痛, 1例(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不同程度颈部透明层(NT)增厚的胎儿进行染色体拷贝数检测的必要性。方法:收集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22年5月符合纳入条件的孕妇514例,分为高龄组(A组)、2.5 mm≤NT<3.0 mm组(B组)和NT≥3.0 mm组(C组),取胎儿绒毛或羊水同时行核型分析和DNA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514例胎儿共检测出非整倍体42例(8.17%),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8例(1.56%),意义不明突变10例(1.95%)。其中B组非整倍体检出率(4.72%)和A组(2.6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非整倍体检出率(17.22%)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对于有临床意义的CNVs的检测,B组(0)和A组(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检出率(5.56%)高于B组(P<0.05)。结论:针对仅有NT值增厚单一指标的孕妇,应根据NT值提出合理的进一步检测建议。对2.5 mm≤NT<3.0 mm的孕妇不一定需要同时检测染色体CNVs,但要跟孕妇交代残余风险;而当NT≥3.0 mm时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结肠镜检查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8—10月择期门诊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05例,男104例,女101例,年龄18~65岁,BMI 18~25 kg/m 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阿芬太尼组(A组,n=68)、瑞芬太尼组(R组,n=71)和丙泊酚组(P组,n=66)。术前A组静脉推注阿芬太尼10 μ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R组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 μ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P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随后三组患者静脉泵注丙泊酚2 mg·kg-1·min-1至BIS为65时行结肠镜检查。采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PQRS)记录检查结束后15 min、离院时、检查结束后1、3 d的生理功能、伤害性反应、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记录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例数和低氧、低血压、心动过缓、咳嗽反射和体动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P组比较,A组和R组离院时生理功能恢复率明显升高(P<0.05);检查结束后15 min和离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率明显升高(P<0.05),检查结束后1、3 d认知功能恢复率明显升高(P<0.05),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低氧、低血压和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A组检查结束后15 min、离院时、检查结束后1 d伤害性反应恢复率明显升高(P<0.05),离院时认知功能恢复率明显升高(P<0.05);R组检查后15 min、离院时伤害性反应恢复率明显升高(P<0.05),咳嗽反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与R组比较,A组检查结束后15 min、离院时、检查结束后1 d伤害性反应恢复率明显升高(P<0.05),低氧、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咳嗽反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阿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结肠镜检查,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优于单纯应用丙泊酚。阿芬太尼的伤害性反应恢复率高于瑞芬太尼,低氧、低血压和咳嗽反射发生率低于瑞芬太尼,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镇痛效果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40~65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每组20例。S1、S2、S3组行双侧ESPB,每侧分别注射0.25%、0.375%、0.5%罗哌卡因,随后行全身麻醉;C组行单纯全身麻醉。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追加情况。记录术后2、8、12、24 h血清IL-6和IL-10浓度;记录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与S1组比较,S2组、S3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S2组比较,S3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三组阻滞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S1组、S2组、S3组术后2、8、12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组、S3组术后8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S1组、S2组、S3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S1组比较,S2组、S3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C组比较,S2、S3组术后追加舒芬太尼例数明显减少(P<0.05)。与C组比较,术后8、12 h S1组、S2组、S3组IL-6浓度明显降低,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四组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3组术后有1例(5%)出现肌肉震颤的局麻药中毒反应。
结论 超声引导下0.375%罗哌卡因ESPB可减少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减轻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