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喷昔洛韦凝胶的稳定性。方法建立喷昔洛韦凝胶质量标准,进行影响因素实验、加速实验、长期贮存稳定性实验,考察其性状、含量、有关物质变化。结果该品对光、热均不稳定。结论该品应置密闭、避光容器中,置阴凉处贮存,有效期暂定18个月。  相似文献   
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干混悬剂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工艺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的含量。结果:湿度是影响本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制备环境湿度控制在33%以内。结论:本制剂在低湿的干燥环境下制备和贮藏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聚山梨酯80(Tw80)、丙二醇(PG)作为单一促渗剂和二元促渗剂对喷昔洛韦凝胶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直立式Franz扩散池,以离体鼠皮为屏障,分别采用10%PG,10%PG 1%Tw80,20%PG 1%Tw80为促渗剂,HPLC测定接受液中喷昔洛韦的含量,计算药物累积渗透量。结果:Tw80可促进喷昔洛韦的透皮吸收,不同浓度PG对喷昔洛韦的透皮吸收影响较小。结论:促渗剂Tw80与PG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后外侧不稳的腓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3例膝关节后外侧不稳的腓骨头粉碎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5例,年龄为24~63岁,平均42.7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重物砸伤3例,高处坠落3例,均为单膝闭合性损伤。其中7例伴前交叉韧带损伤,5例伴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同时伴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和腓总神经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15 d,平均7.5 d。13例病人均一期取自体腘绳肌腱关节镜下重建损伤的交叉韧带,切开复位腓骨头粉碎性骨折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观察记录手术前后胫骨拨号试验外旋角度、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分级、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治疗前后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所有膝关节内翻应力阴性,切口11例甲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腓骨头粉碎性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8~28周,中位数20周。至末次随访,屈膝30°拨号试验胫骨外旋角度、屈膝90°拨号试验胫骨外旋角度较术前明显减小(1.46°±0.88° vs. 14.85°±1.77°、0.54°±0.66° vs. 16.08°±1.38°),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IKDC分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例病人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1例病人出现0~10°屈曲功能受限。未见内固定松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例术前伴腓总神经损伤病人,术后20个月末次随访时足背皮肤麻木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后外侧不稳的腓骨头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术后可早期开始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制备工艺与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军  常学军  吴小玉  李嘉宇 《医药导报》2006,25(11):1185-1186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处方及工艺,并考察其溶出度。方法通过吸湿性试验、处方及工艺优化确定制备工艺,制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溶出度并与进口薄膜衣片进行比较。结果该制剂必须采用干法制粒压片工艺,制备环境湿度控制在<33%,分散片较进口薄膜衣片溶出快。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处方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用离子对反相HPLC法同时测定异福酰胺片中异烟肼、吡嗪酰胺的含量.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μBondapak C18色谱柱(10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1%庚烷磺酸钠-水(10:30:60),pH2.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外标法测定异烟肼、吡嗪酰胺的含量.结果:线性范围为异烟肼和吡嗪酰胺分别在0.013~0.06mg·ml-1和0.04~0.18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异烟肼平均回收率99.3%(RSD 0.30%),吡嗪酰胺99.2%(RSD0.3%).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可靠、灵敏,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聚唾液酸修饰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制剂的优缺点并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探究最优化处方。方法 以β-胡萝卜素的溶解度为指标筛选最优油相条件;然后以离心稳定常数、包封率与药物载药量等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优化处方以及制备工艺,采用马尔文电位仪测定粒径和电位,考察纳米乳制剂的释放度和热稳定性,并以此类指标对纳米乳制剂进行表征。结果 得到聚唾液酸修饰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制剂最优化处方为:0.4%(w)β-胡萝卜素、25%(w)中链甘油三酸酯(MCT)、4%(w)聚唾液酸-十八胺(PSA-C18)、0.4%(w)司盘80 (Span 80),该纳米乳制剂具有较小且均一的粒径,较高的Zeta电位,以及显著的缓释作用。研究初步证明聚唾液酸修饰的纳米乳能够高效装载β-胡萝卜素,并且能够有效提高β-胡萝卜素的热稳定性。结论 通过对聚唾液酸修饰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的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将为β-胡萝卜素纳米乳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采用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22~62岁,平均(44.3±11.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对存在关节腔游离体的患者将游离体予以取出,对伴有尺神经炎的患者予以尺神经松解前置术。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肘关节最大屈伸角度,以及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肘关节最大屈伸角度均有明显改善,术前最大伸直角度和最大屈曲角度与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评分、MEPS评分、HSS肘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肘关节屈伸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