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双侧足三里穴(ST36)、脾俞穴(BL20)及大陵穴(PC7)对预防无痛胃肠镜检查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159例,男72例,女87例,年龄2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T组,n=80)和对照组(C组,n=79)。麻醉诱导前T组给予TEAS双侧ST36、BL20及PC7 20 min; C组仅在相应穴位予电极片贴敷不行电刺激。两组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1.5 mg/kg复合舒芬太尼0.1μg/kg,并根据检查中患者情况追加丙泊酚0.5 mg/kg。记录患者苏醒后30 min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记录检查中最低HR、SBP、DBP和苏醒后30 min的SBP、DBP。记录患者、麻醉科医师满意情况及患者留观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检查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检查中最低SBP明显升高(P<0.05),患者和麻醉科医师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留观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经皮...  相似文献   
2.
畸胎瘤最常发生于卵巢。寄生性畸胎瘤少见。网膜为寄生性畸胎瘤最常发生的部位。目前文献报道有3种成因:起源于移位的生殖细胞、发生于副卵巢、卵巢畸胎瘤的自身离断及在性腺外部位的再种植。现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网膜寄生性右侧卵巢畸胎瘤合并左侧卵巢畸胎瘤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55岁,围绝经期。因“自触及腹部包块并逐渐增大3个月余”于2015-02-12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妇产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重200 ~ 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L组)、低、中和高剂量利多卡因组(LL1组、LL2组和LL3组).除S组外,其他4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大鼠脓毒症诱发急性肺损伤模型.LL1组、LL2组和LL3组分别于术毕、术后1、2h时腹腔注射利多卡因5、10、20 mg/kg,S组和L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24、48 h时处死5只大鼠,取肺组织,测定HMGB1 mRNA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NF-κB活性,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其他4组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上调,MPO活性升高(P<0.05);与L组比较,LL1组、LL2组和LL3组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下调,MPO活性降低(P<0.01);LL1组、LL2组和LL3组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依次下调,MPO活性依次降低(P<0.05).LL1组、屿LL2和LL3组肺组织NF-κB活性逐渐降低,肺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减轻.结论 利多卡因减轻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与下调肺组织HMGB1基因表达有关,其下调HMGB1基因表达的机制与抑制NF-κ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托烷司琼应用于无痛胃肠镜对患者诊疗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160例无痛胃肠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应用丙泊酚麻醉并行无痛胃肠镜诊疗,在一般麻醉方案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对照组使用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对比两组诊疗后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评估量表(Mini-Cog)评分]、认知受损筛查阳性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诊疗后观察组Mini-Cog评分高于对照组[(4.01±0.78)分vs.(3.62±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疗后两组认知受损筛查阳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疗后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4(3,5)分vs.4(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烷司琼可降低无痛胃肠镜对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HS)致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潜在机制。
方法 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16~17周龄,体重4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12只。SH组麻醉后仅分离出右股静脉和股动脉,不行动静脉置管,HS组和SF组制备HS大鼠模型。HS组经静脉导管进行液体复苏,复苏液为所失自体血加1.5倍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生理盐水10 ml/kg,SF组复苏液为所失自体血加1.5倍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10 ml/kg,灌注时间约60 min。于术后24、48 h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肺组织检测湿重与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浓度,采用PCR法检测肺组织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ORγt、Foxp3、HIF-1α、水通道蛋白1(AQP1)和AQP5蛋白含量,肺组织行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行肺损伤评分。
结果 与术后24 h比较,术后48 h SF组肺组织W/D、IL-6和IL-17浓度、RORγt和HIF-1α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浓度、Foxp3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AQP1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SH组比较,术后24、48 h HS组和SF组W/D、IL-6、IL-17、IL-10和TGF-β浓度、RORγt 、Foxp3和HIF-1α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AQP1、AQP5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质充满大量水肿液,其间浸润着大量炎性细胞。与HS组比较,术后24、48 h SF组W/D、IL-6和IL-17浓度、RORγt和HIF-1α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浓度、Foxp3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AQP1和AQP5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紊乱改善,水肿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数量减少。
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调节促炎因子IL-6、IL-17与抗炎因子IL-10、TGF-β平衡,升高肺组织AQP1、AQP5蛋白含量,降低肺组织W/D和肺损伤评分,减轻HS大鼠肺损伤,机制可能与调节HIF-1α-RORγt/Foxp3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7.
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小肠HMGB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小肠高迁移率组蛋白B1( 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不行盲肠结扎穿孔术;脓毒症组(Sep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法制备脓毒症模型;不同剂量利多卡因组(L1~3组)于术后即刻、1、2h时分别腹腔注射利多卡因5、10、20 mg/kg,S组和Sep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后24、48 h时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处死取小肠组织,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PCR技术检测HMGB1 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 与S组比较,Sep组和L1~3组各时点大鼠HMGB1 mRNA表达上调,DAO活性降低(P<0.05);与Sep组比较,L1~3组大鼠HMGB1 mRNA表达下调,DAO活性升高(P<0.05);各时点L1-3组大鼠HMGB1 mRNA表达依次下调,DAO活性依次升高(P<0.05).L1-3组小肠组织病理学损伤较Sep组减轻.结论 利多卡因可呈剂量依赖性减轻脓毒症大鼠小肠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重200 ~ 250 g,8-10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CLP组)、不同剂量利多卡因组(L1-3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于CLP术后即刻、1、2h时S组和CLP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L1-2组分别腹腔注射利多卡因5、10和20 mg/kg.于术后24h时采集血样测定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处死后取肝组织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mRNA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血浆ALT浓度升高,肝组织HMGBl mRNA表达上调(P<0.05).与CLP组比较,L 1-3组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下调,L2组和L3组血浆ALT浓度降低(P<0.05).与L1组比较L2组和L3组血浆ALT浓度降低,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下调(P<0.05).与L2组比较L3组血浆ALT浓度降低,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下调(P<0.05).CLP组肝组织病理损伤严重,L1-3组肝组织病理损伤均减轻,且L3组最为明显.结论 利多卡因可减轻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且与剂最有关,其机制与抑制肝组织HMGB1 mRNA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蛋白59(LRRC5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LRRC59调节宫颈癌发生的机制。方法:GEPIA网站分析LRRC59 mRNA在13例正常宫颈组织和306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RRC59 mRNA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1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LRRC59对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基于TCGA数据库中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绘制ROC曲线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基因集富集分析探究LRRC59调节宫颈癌发生的机制。结果:LRRC59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增加(P<0.05)。LRRC59高表达的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期(P=0.022)及无复发生存期(P<0.001)更短。LRRC59对宫颈癌患者预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3年AUC=0.610,5年AUC=0.633)。LRRC59高表达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45,95%CI(1.378~5.078),P=0.003]。LRRC59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临床常用全麻诱导方案对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的影响,寻找最佳诱导方案,探索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敏感指标。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分别接受四种不同全麻诱导方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1组、2组、3组和4组共四组,每组各25例。3组有2例患者符合剔除标准,故剔除。四组患者分别接受四种临床常用诱导方案。统计分析患者全麻诱导给药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和插管后1分钟(T3)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心率(HR)及SBP较T0时刻下降20%所用时间及例数,分析T0、T1、T2、T3时刻的心脏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每搏量(SV)。结果 T0时刻,四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SBP、MAP、DB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刻,1、2组患者SBP较下降2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1组患者MAP低于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