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寻求更完善的麻醉方法,我们对实施咪唑安定、异丙酚、咪异复合诱导及维持麻醉的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咪异复合诱导及术中维持麻醉最为平稳,尤其对危重病人极有意义,且拔管时躁动较少,患者全无术中不良记忆。但本组发现多数患者拔管延迟,若合理调整用药及适当拮抗,拔管延迟之不足可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减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方法将180例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90例。A组手术超过50min时输入10%NaCl 30ml,速尿2mg预先干预预防;B组持续输入平衡液。结果A组在术中70min、90min时间段血Na+、CVP值在正常范围,而B组血Na+下降,在术中50min、70min、90min时间段CVP值持续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干预的时机选择恰当,用药量和方法正确,可有效地防止TU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氨甲环酸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择期脊柱手术患者 80 例,性别不限,年龄65~70 岁,体重指数16~22kg/m2,ASA 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2 组,各 40 例:对照组(C组)和氨甲环酸组(T组)。切皮前 T 组经 15min 静脉输注氨甲环酸 15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中监测 Hb、Plt、PT 和 APTT 指导输血。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 12h 和 48h 出血量,术中、术后异体血输注情况。记录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异体红细胞使用率降低(P<0.05),两组未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氨甲环酸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具有一定血液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B)和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S-FICB)在老年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术(DAA-THA)术后镇痛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12月该院首次行DAA-THA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前20 min,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PENGB,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S-FICB。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48 h(T5)静息和运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患者24和48 h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满意度评分,以及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患者24和48 h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T1~T4股四头肌肌力更高,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更短,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n=39),不行神经阻滞;常规SAPB组(SAPB组,n=40),全麻诱导前超声引导下双侧腋中线第5肋水平前锯肌平面阻滞;低位SAPB组(SSPB组,n=40),全麻诱导前超声引导下双侧腋中线第8肋水平前锯肌平面阻滞。三组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术中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术毕行舒芬太尼PCIA。术后48 h内VAS疼痛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补救镇痛,记录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于麻醉前、术后4、24、48 h采集静脉血,采用ELL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SPB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补救镇痛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24、48 h SSPB组血清IL-1及IL-6浓度明显低于C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C组、SAPB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术后不同时点血清IL-1、IL-6、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常规前锯肌平面阻滞,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导致老年脊椎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中医院麻醉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脊椎手术的老年患者670例,根据患者气管拔管后是否再次气管插管分为再次气管插管组11例和非气管插管组659例,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需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为1.64%(11/67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前脉搏氧饱和度(Sp O2)、合并术前2周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诊手术、手术部位、术后30 min血红蛋白≤90 g/L、手术时间与术后再次气管插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SA分级≥Ⅲ(OR=9.65,95%CI 2.362~29.384,P0.05)、手术时间≥4 h(OR=9.485,95%CI 1.620~88.002,P0.05)、合并COPD(OR=13.25,95%CI 5.852~37.251,P0.05)是老年脊椎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结论 ASA分级≥Ⅲ、手术时间≥4 h、合并COPD是老年脊椎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胸部物理治疗和宣教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谵妄发生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并能配合肺功能测定老年患者2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23):术前3天发放物理治疗宣教手册并让患者自己获取相关信息。试验组(n=120):术前3天行胸部物理治疗和宣教并指导患者至少3次重复呼吸练习训练。术后:所有参与者都进行标准化的早期呼吸练习和下床活动。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中、术后1、2、3天行动脉血气检查并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等数值,记录术前和术后肺功能,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1、2、3天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发生率降低,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更少(P 0.05),两组患者谵妄主要发生在术后前两天,试验组患者谵妄发生率降低(P 0.05)。结论术前胸部物理治疗和宣教能减少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和谵妄发生,对谵妄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43例腹腔镜手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麻醉,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躁动持续时间、躁动评分以及镇静评分;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9.09%、躁动评分(1.4±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09%、(2.7±0.7)分,镇静评分(2.1±0.6)分高于对照组的(1.2±0.8)分,躁动持续时间(7.6±1.4)min短于对照组的(11.7±1.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恢复时间为(9.1±3.2)min,拔管时间为(12.2±3.0)min,与对照组患儿的(9.5±3.4)、(13.3±3.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患儿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具有显著的镇静效果,可降低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短时间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80只SD幼鼠,均为1月龄,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幼鼠分为对照组(单纯吸氧2 h)、1%七氟醚组(吸入1%七氟醚2 h)、2%七氟醚组(吸入2%七氟醚2 h)与3%七氟醚组(吸入3%七氟醚2 h),每组20只。吸入结束12 h后,各组取5只开展Morris水迷宫实验,5只取海马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5只通过流式细胞分析仪进行细胞凋亡测定,5只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神经元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测定。结果 2%七氟醚组、3%七氟醚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 <0.05),穿台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 <0.05)。2%七氟醚组、3%七氟醚组凋亡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增加(P <0.05)。2%七氟醚组、3%七氟醚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较对照组增加(P <0.05)。2%七氟醚组、3%七氟醚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增加(P <0.05),钙离子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 <0.05)。结论 短时间内吸入1%七氟醚并不会对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造成影响,短时间吸入2%或者3%七氟醚可降低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促进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提高细胞钙离子浓度可能为触发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