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麻醉诱导时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79例,男14例,女65例,年龄18~60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瑞马唑仑0.2 mg/kg(R1组)、0.3 mg/kg(R2组)和0.4 mg/kg(R3组)。根据分组分别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0.4 mg/kg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MOAA/S评分为0分时,将瑞芬太尼进行靶控输注(TCI)给药,3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由序贯法确定,初始剂量为3.0 ng/ml,剂量梯度为0.2 ng/ml,并根据插管反应确定下一例患者瑞芬太尼剂量。记录入室后安静状态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的HR、MAP、BIS。记录意识消失时间。采用Probit法计算Cp50及95%可信区间(CI)。
结果 与入室后安静状态下比较,麻醉诱导后R1组HR明显增快、BIS明显降低(P<0.05),R2、R3组HR明显增快,MAP、BIS明显降低(P<0.05)。与R1组比较,R2、R3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R2组比较,R3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R1、R2和R3组瑞芬太尼Cp50和95%CI分别为4.23 ng/ml(95%CI 3.91~4.69 ng/ml)、3.55 ng/ml(95%CI 3.25~3.90 ng/ml)、3.42 ng/ml(95%CI 3.13~3.77 ng/ml)。与R1组比较,R2、R3组Cp50明显降低(P<0.05)。
结论 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Cp50随着瑞马唑仑剂量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