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整理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的方药,分析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不孕症患者148例,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方法分析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用药最多依次为茯苓、仙灵脾、生地;法则以治肝肾、补脾胃、调气血为主,方药多为补虚药,代表药物有仙灵脾、生地、菟丝子、当归等。药物归经多归肝经,其次为肾经、脾经、胃经。[结论]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以益肾疏肝为主,兼以顾护脾胃,养血调经,以通为合,用药推崇益肾填精、疏肝理气之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对国内外震波治疗跟痛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以了解,嵩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学证据,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震波治疗跟病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2年12月。并手工呛索相关期刊与会议论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而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一共有17个RCT,2376例患者纳入到本系统评价。对整体有效率进行3个亚组合并效应量分析:震波优于安慰剂,RR=1.49,95%CI(1.31,1.71),Z=5.90(P〈0.00001);震波优于与局部封闭,RR-1.23,95%CI(1.08,1.39),Z=3.24(P=0.001);震波优于综合治疗,RR-2.03,95%CI(1.53,2.68),Z=4.85(P〈0.00001)。VAS改善率震波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83,95%CI(-0.87,4.53),Z—1.33(P=0.18)。RM功能评分震波优于对照组,RR=1.36,950oCI(1.17,1.59),z=3.96(P〈O.0001)。结论:现有研究表明震渡治疗跟痛症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缺乏长期临床疗效随访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短期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予耳穴压豆联合筋痹方口服,对照组予假耳穴压豆联合筋痹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安全性,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阈评分、耐痛阈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结果①试验期间,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最后完成研究者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②自治疗开始至治疗14 d时,两组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治疗60 min、治疗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③自治疗开始至治疗14 d时,两组压痛阈评分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治疗组更为明显,在治疗60 min时达到最高值,而对照组在治疗7 d时达到最高值。组间治疗6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压痛阈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④自治疗开始至治疗14 d时,两组耐痛阈评分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治疗组更为明显,两组均在治疗7 d时达到最高值。组间治疗60 min、治疗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耐痛阈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⑤组间治疗7 d、治疗14 d比较,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⑥试验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相对单用筋痹方而言,加用耳穴压豆可更好地在短期内提高患者的压痛阈和耐痛阈,快速减轻腰部疼痛程度,这种效应能够持续到7 d;加用此疗法还能在14 d内更加明显地减轻患者腰椎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正枕骨髁骨折(occipital condylar fracture,OCF)是一种罕见的损伤,其在外伤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4%~0.7%~([1])。随着CT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不断改进,对OCF的报道及研究日益增多,在严重外伤患者中实际发生率可高达19%~([2])。由于枕骨髁紧邻脑干、颅神经及椎动脉,骨折常造成这些结构的损伤,甚至导致死亡。Collet-Sicard综合征(ColletSicard syndrome,CSS)又称枕骨髁-颈静脉孔连接部综合  相似文献   
5.
脊柱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脊柱不稳、椎体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受压,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或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加速死亡进程。随着癌症发病率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脊柱转移瘤发生率越来越高,近7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发生脊柱转移。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率在过去十年中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有术后并发症的脊柱转移瘤患者数量也在增加,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来提高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一个合适、权威和完善的预后评分系统对治疗方式的选择、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就目前国内外常见脊柱转移瘤预后评分系统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评估优缺点及准确性,为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疗效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为临床抉择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2003年8月-2014年4月中所有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与会议论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一共有5项研究,472例患者纳入到本系统评价。对手术前后JOA改善情况、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吞咽困难合并效应量分析: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组手术前后JOA评分改善情况优于传统钛板联合Cage内固定组[WMD=0.49,95%CI(0.38,0.60),Z=2.08(P=0.04)];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组术后早期吞咽困难情况优于传统钛板联合Cage内固定组,[RR=0.76,95%CI(0.58,0.98),Z=2.10(P=0.04)];Zero-p椎间融合器组术后末次随访的吞咽困难情况也优于传统钛板联合Cage内固定组,[RR=0.19,95%CI(0.06,0.58),Z=2.92(P=0.004)]。结论:JOA评分改善情况,新型Zero-p椎间融合器优于传统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前路钛板联合Cage内固定,并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及其并发症,但由于缺乏长期随访,两者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处方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检索2004~2013年期刊公开发表的治疗跟痛症的中药熏洗方,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收集方剂57首,共用药88味,累计用药频次为602次。其中用药频次排前3位的依次为透骨草、威灵仙、牛膝;祛风湿药使用频次为230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180次。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中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抑制组蛋白H3赖氨酸79(H3K79)甲基转移酶DOT1L基因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迁移、DNA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DOT1L-shRNA质粒转染至骨肉瘤MG63细胞(hDOT1L-shRNA组),同时设置shRNA阴性对照组(Scramble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OT1L mRN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法和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Western blot检测MG63细胞中DOT1L、H3K79me2、Histone H3、Sirt1、XP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转染后,与Scramble组相比,hDOT1L-shRNA组MG63细胞中DOT1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DNA损伤程度加剧(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cramble组相比,hDOT1L-shRNA组MG63细胞中细胞Histone H3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DOT1L、H3K79me2、Sirt1、XPA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结论DOT1L可能通过DOT1L/H3K79me2-SIRT1-XPA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其DNA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及中药单体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结果。方法:通过文献法分析归纳有关对MRSA体外抑菌试验有效的中药及中药单体的文献报道。结果:中药及单体对MRSA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结论:中药及单体对MRSA的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尚不多,尤其对中药单体的抗MRSA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充分,尚待系统、深入、规范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