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无症状中国年轻人颈椎矢状位曲度的正常值及其与全脊柱平衡的关系。方法: 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招募并选择年龄18~30岁的志愿者行全脊柱侧位X线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指标包括C0-C2角、从C2-C3到C6-C7的间盘角、从C3到C7的椎体角、T1倾斜角、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C2-C7矢状轴向垂线(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 C2-C7SVA)、头重心至C7的矢状位轴向垂线(center of gravity of head to C7SVA, CGH-C7SVA)、C7到S1的矢状位轴向垂线(C7-S1SVA)。依据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进行Roussouly分型,比较不同Roussouly分型下的颈椎曲度及形态。结果: 共纳入126名志愿者参与研究,其中男性67名,女性59名,平均年龄(21.4±2.3)岁。C0-C7前凸角平均为26.0°±12.8°,其中C0-C2前凸角平均为15.2°±6.7°,C2-C3到C6-C7间盘前凸角总和平均为9.1°±12.1°,C3到C7的椎体前凸角总和平均仅为1.4°±10.2°。C2-C7SVA(18.6±7.9) mm和CGH-C7SVA[(22.9±12.3) mm]由C7-S1SVA[(-21.6±31.0) mm]完美代偿。不同的Roussouly分型间颈椎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颈椎曲度与T1倾斜角(P < 0.01)、胸椎后凸角(P < 0.01)有显着相关性。从T1倾斜角到C0-C2角,相邻节段间盘角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 0.05)。结论: 测量并计算了无症状中国年轻人颈椎椎体角和间盘角的正常值,发现颈椎前凸主要发生在C0-C2和椎间盘水平,这些角度受到其他脊柱部位形态(T1倾斜角、胸椎后凸角和Roussouly分型)的影响,且相邻间盘角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椎管狭窄患者颈椎MRI上脊髓在硬膜囊内的储备空间。方法:2006年2月~2010年7月,以脊髓型颈椎病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的患者123例,其中66例不伴后纵韧带或黄韧带骨化、椎体后缘骨赘或椎间盘突出的椎管侵占不超过50%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1例,女性25例;年龄34~84岁,平均57岁。依据颈椎中立位X线平片上中矢径比值将所有患者分为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组(狭窄组,中矢径比值≤0.75,n=38)和不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组(非狭窄组,中矢径比值>0.75,n=28),在MRI T2矢状位像上测量C3~C7硬膜囊中矢径和椎体中矢径,在MRI T2横断位像上测量脊髓横截面积和硬膜囊横截面积,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MRI中矢径比值(硬膜囊中矢径/椎体中矢径)和硬膜囊占有率(脊髓横截面积/硬膜囊横截面积)。结果:狭窄组C3~C7各节段MRI中矢径比值均显著小于非狭窄组(P<0.001);C3~C6节段硬膜囊占有率与非狭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7节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硬膜囊矢状径明显减小,但C3~C6节段脊髓在硬膜囊内的储备空间并未显著减小,呈现“小椎管小脊髓”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腰椎肿瘤的上下位椎体的术前CT值,参照骨质疏松的CT值标准分组,判断分析术前CT值与术后不同随访时期的钛网下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全脊椎切除钛网重建术的29例腰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42.4±14.5岁(23~69岁);随访时间121.2个月(48~175个月)。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时通过腰椎CT测量钛网的上位椎体和下位椎体的椎体间高度,将椎体间高度较出院时下降超过1mm纳入下沉组,未超过1mm纳入无下沉组。收集两组人数、性别、年龄(依照中位年龄分组)、肿瘤发生部位和术后是否辅助放疗等资料;测量肿瘤节段的上、下位腰椎椎体的术前CT值,并参照骨质疏松的CT值标准分为低CT值和正常CT值。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下沉组和无下沉组的临床参数的差异,并采用ROC分析判断术前上下位椎体CT值在钛网下沉预测中的价值。结果:术后3个月钛网下沉组3例,无下沉组26例;术后6个月钛网下沉组11例,无下沉组18例;术后12个月钛网下沉组18例,无下沉组11例;术后24个月钛网下沉组22例,无下沉组7例。术后不同随...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MRI测量的脊髓受压程度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效果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2月~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颈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的1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70例,女45例,年龄24~85岁,平均56岁。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29个月。在术前MRI矢状位T2像上观察脊髓受压节段数,并在受压最重节段测量并计算硬膜囊中矢径/椎体中矢径(中矢径比值);在相同节段MRI轴位T2像上测量并计算脊髓矢状径/硬膜囊矢状径×100%(矢状径占有率)、脊髓水平径/硬膜囊水平径×100%(水平径占有率)、脊髓横截面积/硬膜囊横截面积×100%(硬膜囊占有率)。应用改良JOA(mJOA)评分评价患者脊髓功能,应用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效果。将患者脊髓受压节段数、中矢径比值、矢状径占有率、水平径占有率、硬膜囊占有率及术前mJOA评分与术后24个月mJOA评分及评分改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术后24个月mJOA评分改善率为因变量,以上述各MRI测量指标及术前mJOA评分为自变量,向后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拟合mJOA评分及评分改善率,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实际mJOA评分改善率与拟合mJOA评分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脊髓受压1个节段37例,2个节段17例,3个节段15例,4个节段25例,5个节段21例。MRI中矢径比值为0.426±0.097,矢状径占有率为(79.1±8.4)%,水平径占有率为(76.2±7.3)%,硬膜囊占有率为(54.6±16.2)%。mJOA评分由术前的12.1±2.9分增加至术后的14.7±2.0分(P<0.001);mJOA评分改善率为(43.0±55.7)%(-200%~100%)。术后24个月mJOA评分及评分改善率与术前mJOA评分、中矢径比值、矢状径占有率均显著相关(P<0.05),与受压节段数、水平径占有率及硬膜囊占有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对术后24个月mJOA评分向后线性回归得到方程:术后24个月mJOA评分=4.202+0.346×术前mJOA评分+4.973×中矢径比值+0.053×矢状径占有率(%)。对mJOA评分改善率向后线性回归得到方程:mJOA评分改善率(%)=-30.348+115.875×中矢径比值+1.226×矢状径占有率(%)-5.993×术前mJOA评分,依据上述回归方程计算的拟合mJOA评分改善率与实际mJOA评分改善率显著相关(R2=0.138,P<0.001)。结论:术前应用MRI测量的脊髓在矢状径方向的受压程度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胸腰椎肿瘤就诊于我科并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手术的患者资料。2016年5月~2022年10月,有90例连续患者在我科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外科分期系统进行整块切除,使用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前柱重建。收集这些患者的人口学、肿瘤学和手术学数据,依据并发症对康复过程的影响将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并发症分为严重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指任何会显著改变患者的预期恢复过程的并发症,余为轻微并发症);依据既往手术史将所有患者分为初术组(n=67)和翻修组(n=23)。比较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累及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和围术期并发症等上的区别,并进行回归分析,探索严重和轻微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了整块切除手术,其中全椎切除77例,矢状切除12例,椎体切除1例;平均手术时间553.4min(210~1208min),术中失血1534.1mL(260~5500mL)。共65例(72.2%)患者发生129例次围术期并发症,其中21例(2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