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疗效,以求一个疗程更短、疗效更好的肩周炎治疗方法。方法:粘连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应用神经阻滞+痛点阻滞+功能锻炼+口服药物等综合疗法),而研究组则给予中西医结合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疗法。定期进行Constant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的恢复评价。结果:研究组Constant功能评分及疗效优良率较对照组为优,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范围大,时间短,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周炎是一个疗程更短、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远期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 分析5年前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11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62个椎体行成形术后5年的疗效,通过VAS评分、骨密度检查来评价,并进行相关并发症的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5年的随访,患者腰痛症状术后5年内均较术前明显改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术后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骨密度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骨密度在术后前3年改善明显,随后两年进展缓慢,统计学上术后骨密度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相关并发症中骨水泥渗漏较多,渗漏率达45.7%,有骨水泥肺栓塞、术后邻近椎体发生压缩骨折、穿刺节段错误等并发症发生,但总体上不严重.结论 椎体成形术虽有一定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但作为一种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它的中期疗效仍然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头颈固定支架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8月—2019年12月接受颈椎后路手术患者40例,术中应用新型头颈固定支架固定20例(试验组),应用Mayfield头架固定20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指数(CCI)及术后头面部皮肤受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试验组CCI术前为(13.58±2.82)%,术后为(18.26±3.01)%;对照组CCI术前为(13.47±3.01)%,术后为(16.31±2.75)%;2组术后CC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皮肤完好18例,轻度受压2例;对照组皮肤完好17例,头皮出血1例,头皮拉伤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头颈固定支架操作简便,固定牢靠,能更好地保护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及头面部皮肤,是一种适应多种颈椎后路手术的较理想的新型支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行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2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进行椎体次全切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周内及未次随访放射学参数(矢状位Cobb角、伤椎椎管容积)、Frankel神经功能评级,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最后随访时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1h,出血平均683mL,术后2例脑脊液漏,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平均9.8个月,脊柱生理弧度均恢复正常,20例患者在随访5个月后CT示植骨界面均达完全融合。术后骨折椎体高度(P〈0.05)、伤椎椎管容积(P〈0.05)及Frankel神经功能评价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术治疗26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资料,观察手术后腰背痛和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4例患者出现症状对侧的下肢痛,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全部病例随访18个月3年,平均2.4年。全部病例无断钉、断棒,无交界性后凸。术前及术后18个月随访时进行VAS评分、JOA评分,统计结果表明术后18个月随访时评分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5%,临床症状改善率80%。全部患者脊柱侧凸Cobb's角明显改善。矢状位上腰椎前凸得到不同程度的重建,恢复并且保持了腰椎生理前凸。9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后路全节段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凸可达到满意的纠正,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棘突间内固定(coflex)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 将椎管狭窄症及腰椎失稳症患者60例分为3组,每组20例:融合组应用传统的脊柱融合术处理,Coflex组给予微创棘突间内固定治疗,保守组给予保守治疗.记录并比较3组VAS评分及X线的相应椎节活动度,同时对融合、Coflex组两组手术失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锚定式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anchored vertebral augmentation,PPSAVA)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采用PPSAVA治疗的20例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56~88(74.95±9.93)岁,病程7~60(21.35±14.46) d。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角(vertebral body angle,VBA)、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线高度,末次随访时观察骨水泥松动、移位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56(41.15±7.65) min,骨水泥注入量6.0~12.0(9.30±1.49) ml。术中6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随访时间为6~12(8.43±2.82)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VBA、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椎体中线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与术后3 d比较,末次随访时的VBA、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椎体中线高度均有不同程度丢失(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和OD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 d的VAS、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出现骨水泥松动、移位的情况。结论:PPSAVA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降低术后骨水泥松动、移位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选取已确诊100例脊椎压缩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0例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疾病进行治疗;B组50例患者使用一般传统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以及相关治疗时间等。结果: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显示A组得分人数情况优于B组;两组治疗时间比较显示A组平均治疗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迅速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且创伤较小,操作较为安全,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B、C型骨折(AO分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桡骨远端骨折(AO-B、C型)患者经掌侧入路应用T型锁定钢板治疗,采用Dienst功能评定法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7~16个月,平均9.6个月.32例中优11例,良1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0.6%.结论 经掌侧入路采用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AO-B、C型)能有效地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使腕关节功能达到最佳恢复,提高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