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摘要】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与鲑鱼降钙素对椎间融合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0年9月~2012年8月间治疗168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依照PLIF术后用药的不同将患者机分为阿仑膦酸钠组(A组,n=51),鲑鱼降钙素组(B组,n=52)和对照组(C组,n=65,不使用任何抗骨质疏松及补钙药物)。比较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2年1个月,平均18个月。A、B、C组三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8.2%、88.5%、61.5%,A、B组优良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但A、B组间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和B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也无显著性。术后1年随访时融合率A组为84.3%,B组84.6%,C组53.8%,A、B组均高于C组,A、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三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A组1.1 (0.6~1.9)mm、B组1.1 (0.8~2.1) mm,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A、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程度均较对照组C组4.0 (1.9~4.9) mm明显降低。结论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规范使用阿仑膦酸钠或鲑鱼降钙素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椎间植骨融合率及较少的椎间隙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正三角形与倒三角形排列方式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9例18 ~ 55岁股骨颈骨折(经颈型及基底型,Garden Ⅱ~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按3枚空心钉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正三角形组(n =44,侧方正三角形排列)和倒三角形组(n=45,侧方倒三角形排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患髋Harris评分等.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 ~36个月随访,正三角形组和倒三角形组随访时间平均分别为18.6、17.9个月.倒三角形组患者手术时间[(52.88±6.63) min]和术中出血量[(78.50±11.05) mL]均明显少于正三角形组[(68.13±8.88)min和(93.29±11.81)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患髋Harris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股骨颈骨折,与正三角形置钉术式相比,倒三角形置钉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但二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为进一步阐明AS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37例活动期AS患者(AS组),男34例,女3例,平均年龄(24.3±5.4)岁,HLA-B27均为阳性;4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HD组),男43例,女6例,平均年龄(25.7±4.9)岁;其中HLA-B27阴性44例(HD1组),HLA-B27阳性5例(HD2组)。从每例受检者髂后上棘穿刺采集骨髓组织,分离BMSCs,培养扩增至第3代,以1×104/ml的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100μl/孔,从第1天开始每日取3孔进行细胞计数,共计12d,绘制生长曲线;每日取3孔经MTT处理后测定吸光度值,绘制细胞活力曲线,观察BMSCs的生物学特性。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受检者BMSCs的细胞表面表型。将第3代BMSCs细胞接种于U形底96孔板,培养4h后使用60Co照射30Gy;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s),加入细胞培养液,计数后按BMSCs∶PBMCs 1∶20、1∶10、1∶5、1∶2、1∶1的比例接种于已接种BMSCs的96孔板,共培养5d,观察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情况;同样获取PBMCs,计数后同样以5个比例接种于96孔板,加入植物血凝素(PHA)4μg/ml,充分接触后共培养5d,观察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情况。对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S组、HD1和HD2组第3代BMSCs体外培养1~12d时的增殖能力、细胞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细胞表面表型均为高水平表达CD105、CD73和CD90,不表达CD45、CD34、CD14和HLA-DR。HD1组和HD2组BMSCs与不同比例PBMCs共培养的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S组与H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患者BMSCs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改变,但其免疫调节功能明显下降,其可能在AS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与传统椎弓根螺钉的脊柱内固定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11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和对照组(65例,传统椎弓根螺钉)。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试验组优良率为882%(45/51),对照组为615%(40/65),前者较后者明显升高(P=001)。术后1年随访时融合率试验组为84.3%(43/51),对照组为538%(35/65),前者较后者明显升高(P:0005)。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试验组1.1(06~19)ram、对照组4o(19~4,9)mm,但前者丢失程度较后者明显降低(p〈0.04)。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使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较使用传统的椎弓根螺钉能获得更高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同时可以明显促进椎间植骨融合及降低术后椎间隙高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5.
儿童跟部外伤软组织缺损导致跟腱、跟骨外露,治疗较为棘手。1994年以来,我科根据儿童关节柔软的生理特性,采用股后侧带蒂皮瓣修复同侧跟部软组织缺损7例,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外踝上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远端软组织缺损李辉,李子忠,周雷,余嘉洪,林军例1男,20岁。车祸致右足背皮肤撕脱,1~4跖骨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清创缝合,骨折克氏针固定。术后2周足背皮肤坏死,创面10.5cm×5.5cm第1跖骨、楔状骨外露。切取外踝上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T-SPOT.TB试剂盒检测在快速诊断脊柱结核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4月~2016年9月入院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50例作为A组,同期入院治疗的非脊柱结核患者50例作为B组,同期入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C组。3组患者分别进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试验、PPD试验和抗结核抗体试验,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特异度以及敏感度。结果:A组T-SPOT.TB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特异度、敏感度均显著高于PPD和抗结核抗体检测(P<0.05);T-SPOT.TB检测方法的B组和C组阳性率均低于A组(P<0.05);B组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特异度、敏感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TB试剂盒诊断脊柱结核患者具有较高特异度和敏感度,在脊柱早期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诊断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