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1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404篇
耳鼻咽喉   80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368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1295篇
内科学   906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208篇
特种医学   486篇
外科学   1163篇
综合类   2745篇
预防医学   1399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005篇
  7篇
中国医学   1050篇
肿瘤学   356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464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516篇
  2005年   457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110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81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9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10篇
  196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
3.
4.
5.
通过对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17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输液后是否出现急性低血钾将患者分为低血钾组和对照组,观察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输液后急性低血钾的危险因素。高龄、钾流失、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抗感染药物种类、补钾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症的高危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钾摄入不足、抗感染药物种类等因素是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经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急性低血钾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抽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82例资料,统计其临床采集标本中细菌培养、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不同标本中分离病原菌谱的特点分布及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结果:82例患者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87株,主要来自痰液(49株)、尿液(17株)、伤口分泌物(13株)等标本中,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为最强,其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最弱;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性为最强,而其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为最弱。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常见,多数致病菌为多重耐药菌,且对临床常使用的抗菌药物均由较高的耐药率;建议临床对术后感染患者尽早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用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蘑菇状"剜除与标准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腹腔镜下"蘑菇状"剜除术术式的建立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53例,其中25例沿肿瘤假包膜行"蘑菇状"剜除术(A组)、2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估计肾小球率过滤)的变化、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肿瘤复发率。 结果53例手术无术中转开放,无死亡病例。肾动脉阻断时间:A组(11.9±2.2)min、B组(21.5±6.5) min(P<0.001)。手术时间:A组(87.9±24.8)min、B组(114.3±38.9) min(P<0.001)。术中出血量:A组20 ml(20~40)ml、B组50 ml(50~100)ml(P<0.001)。术后24 h血红蛋白变化:A组(7.4±4.3) g/L、B组(12.4±8.8) g/L(P=0.013)。术后24 h eGFR变化:A组(6.2±7.2 )ml(min·1.73 m2),B组(12.7±12.8)ml(min·1.73 m2)(P=0.027)。术后6个月eGFR变化:A组(1.5±3.7)ml(min·1.73 m2)、B组(6.5±5.6)ml(min·1.73 m2)(P<0.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4.0 d(3~4)d、B组4.5 d(3~6)d(P=0.023)。术后随访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 结论采用腹腔镜"蘑菇状"剜除术治疗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变化、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肾部分切除术,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该方法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