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特点,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7例中肿瘤位于右侧附件区5例,左侧附件区2例.6例(6/7)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卵圆形实质性肿块,1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分叶状实质性肿块,密度均与子宫肌层相近,病灶与子宫和肠腔分界清晰,5例肿瘤内可见散在小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示肿瘤在实质期和延迟期呈缓慢渐进性轻度强化,5例肿瘤较大,其内散在小片状低密度区未见强化.7例中合并腹水6例,合并囊腺瘤、单发子宫肌瘤、多发子宫肌瘤各1例.结论: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3.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peripheral cholangiocar cinoma,PCC)发病率不高,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CT扫描定性诊断尚有一定困难,作收集1994年10月至2004年10月资料完整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C 13例,现对其CT表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X线平片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价值以及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搜集15例经保守治疗或手术证实的NEC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早产儿10例,发病时间为生后2小时~8月.所有病例均摄腹部仰卧正位片和水平侧位或站立位片,对其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中病变发生于胃1例,肠道14例;其中早期7例,主要X线表现为肠道动力性梗阻,肠管充气不均匀,部分肠管充气减少、部分肠管选择性充气扩张,肠壁间隔增宽;进展期8例,主要X线表现为肠管形态不规则、僵直固定、呈管状改变,腹腔内渗液增多,出现肠壁壁间积气5例,门静脉积气3例,形成气腹2例.结论:肠壁壁间积气和门静脉积气是NEC的特征性征象,腹部仰卧正位和水平侧位片及随访观察是诊断NEC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13例输卵管妊娠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CT表现。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13例输卵管妊娠发生于壶腹部11例、峡部1例、间质部1例。CT表现为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内见高密度出血灶9例、孕囊影5例、盆腔高密度积液10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高密度出血灶无强化,5例孕囊边缘可见明显环形强化影。11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子宫外形增大、内膜增厚。结论附件区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内见高密度出血灶、孕囊,同时伴有盆腔高密度积液为输卵管妊娠的典型CT表现。  相似文献   
6.
介入放射手术时被检者和操作者受照射剂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对舟山市某医院介入放射手术时的被检者和操作者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6月~2020年6月,我科采用非手术或二次内固定方式治疗31例锁骨骨折内固定后再骨折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1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2~64岁。均确诊为锁骨骨折经锁定钢板内固定后1~6个月再骨折,依患者主观意愿及断端移位情况,1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20例采用二次内固定治疗。再次骨折至本次治疗时间1~3 d。  相似文献   
8.
小肠扭转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手术证实小肠扭转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行CT平扫,7例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8例中7例有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5例有鸟喙征,2例见同心圆征,4例显示肠管壁强化减弱、肠壁水肿和腹水.结论: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是诊断小肠扭转的特征性征象,同心圆征、肠管强化减弱、肠壁水肿和腹水的出现,则高度提示绞窄性肠梗阻;螺旋CT增强扫描和图像重组可对小肠扭转做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具有非定向分化的间叶组织肿瘤,以往作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现将经CT检查、免疫组化并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其CT特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3~81岁(中位年龄57岁),均为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病例。发病时间7d~22个月(平均61d)。主要临床表现:腹部疼痛8例;消化道出血5例;体检B超发现盆腔肿块1例。1·2检查方法7例采用Somaton Plus4螺旋CT机,3例采用16层CT机,1例采用Siemens AR型CT机。层厚、层距均各为10mm,病灶区作5…  相似文献   
10.
王善军  陈本宝   《放射学实践》2013,28(5):551-554
目的:总结分析输卵管系膜囊肿CT表现特征,提高本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23个病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系膜囊肿的临床和CT表现。2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2例中位于子宫右侧阔韧带旁12例,位于子宫左侧阔韧带旁9例,位于双侧阔韧带旁1例。囊肿大小12mm×15mm~93mm×137mm,囊肿呈圆形、卵圆形22个,葫芦状1个。囊肿边界清楚18例,部分边界模糊4例(5个病灶);23个病灶均囊壁菲薄,未见壁结节,囊液清晰,5例囊肿内见细线状分隔。平扫囊液CT值3~17HU,增强扫描囊壁及囊内细线状分隔呈轻度强化。15例可见子宫阔韧带"抱球征"。镜下囊肿表面衬纤毛柱状上皮,壁内有少许平滑肌组织,12例合并子宫附件肿瘤。结论:输卵管系膜囊肿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CT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