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双心房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应用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90例.一组(45例)经双心房给药,左心房主要输入儿茶酚胺类,右心房输注针对性较强的扩张肺血管药物,如前列腺素E1;另一组(45例)通过中心静脉经右心房给儿茶酚胺类及扩张肺血管药物.以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CO)和心指数,计算体循环阻力、肺血管阻力(PVR),经统计学处理后,对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全组患儿术后早期(1周内)死亡3例,均为中心静脉给药组;另有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患儿发生了低心排,1例经左心房给药,另1例经中心静脉给药,经治疗痊愈.无远期死亡.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时间无显著差异,血管活性药物的量和时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 经双心房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可明显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及PVR,并可增加CO,较传统的中心静脉给药效果好,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双心房给药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吻合术治疗婴儿期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及心内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05—2015-05间治疗的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心内畸形的患儿15例。患儿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开胸后先游离出主动脉弓、头臂干、动脉导管、弓降部等血管。建立体外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降主动脉-升主动脉端侧吻合术,恢复全身灌注后完成心内畸形的矫治。体外循环时间86~13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1~94 min。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肺炎7例。13例患儿随访2个月~3 a,无死亡及再次主动脉狭窄。结论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吻合术治疗婴儿期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及心内畸形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脐膨出和腹裂患儿的围术期管理方法。方法对38例先天性脐膨出和腹裂患儿采取气管内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麻醉,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异丙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注入,根据手术情况辅助吸入安氟醚。术后保留气管导管,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5h~3d。术后均禁食、胃肠减压5~12d,行静脉高营养治疗(TPN)6~10d。结果2003年以前的12例患儿应用呼吸囊辅助呼吸,4例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003年以后的26例患儿均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5h~3d。除2例术后放弃治疗外,21例成活,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先天性脐膨出、腹裂患儿病情危重,适宜的围术期管理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8岁。因下腹胀感、尿频、尿急一年余近来加重、体重减轻入院。查体:下腹部膨隆,可触及肿块但边界不清。叩诊实音。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量少、尿味臭、终日下腹胀感,排尿后胀感不能缓解。初诊为膀胱结石。B超示:下腹部巨大肿物性质难定,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8月-2005年5月,我们共为102例婴幼儿(≤3岁)施行一期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要点与治疗经验,方法2002~2009年收治8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几,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在9月~5岁,体重7--25kg,ALcAPA5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多汗、烦躁、气促、拒食等临床表现,临床检查示心功能不全,术前经超声及64排CT检查结合心脏造影,明确诊断,4例患儿出现左室扩大伴左室收缩功能减低;2例患儿存在二尖瓣轻-中量返流ECG特异表现:4例惠儿ECG存在前侧壁异常Q波及ST段改变,1例患儿存在ST段改变.单纯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三例,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的5例,均行在全麻下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开口左冠状动脉植入术,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行瓣膜成形术,结果1例术后早期心力衰竭死亡,1例因术后二尖瓣关闭不严重,术后一年行二尖瓣置换术。余其无心肌缺血,心力衰竭,残余分流,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畸形一旦确诊,主张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氯胺酮对患者血浆S-100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 30例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15例。K组转流前经中心静脉泵入氯胺酮1 mg/kg;C组给予等量平衡液。分别于转流前和转流完毕时检测血浆S-100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转流前2组S-100β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流后2组S-100β和TNF-α水平均较转流前升高(P<0.05);转流后C组S-100β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K组(P<0.05)。结论氯胺酮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诱发的脑损伤中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源性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适应证、外科技巧、术后处理和疗效。方法 2004-01-2009-01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43例。结果全组无死亡。吸氧浓度为0.40时,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升高至0.93±0.14,无恶性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该术式简便易行、效果良好、手术时间短、心脏及肺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就诊的70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在X线结合普通二维超声引导下进行ASD介入封堵术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ASD介入封堵术治疗。比较2组患儿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残余分流率、术后1个月房间隔完全封堵率、术后6个月房间隔完全封堵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3.16±8.93)min,(10.29±2.71)d,短于对照组的(79.57±9.31)min,(12.51±3.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残余分流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1个月房间隔完全封堵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后6个月房间隔完全封堵率均为10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ASD介入封堵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残余分流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1个月房间隔完全封堵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可行性。方法 79例法洛四联症患儿,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前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其中单纯法络四联症35例,法络四联症合并其他畸形44例,本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观察手术结果。结果本组患儿手术平均时间(65.9±11.4)min,术后胸腔引流管一般在2~5 d拔除。全组死亡1例,因左心发育不良、术后低心排死亡。二次开胸止血1例,右侧气胸5例,合并肺炎4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清创缝合,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3~36个月,78例恢复良好,切口愈合良好,瘢痕较小,无胸骨畸形,复查心脏彩超情况均较好。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可完成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不但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也是较安全的手术方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