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10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翼管的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翼管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重组图像上的影像解剖学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健康成年人和40例颌面部外伤病人(病变未波及翼管)进行MSCT颌面部轴位薄层螺旋扫描后,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显示(VR),并对三维图像进行旋转、切割及测量。结果翼管的形态、走行及其周围毗邻结构可在MSCT轴位扫描图像、MPR及VR三维切割图像中得到全面、清晰、立体直观的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相结合可清晰、立体直观的认识翼管及其周围邻近骨性结构。  相似文献   
2.
瓦氏位摄影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雅丽  郑敏文  石明国 《医学争鸣》2001,22(18):1652-1652
0 引言 以往对于鼻窦、上颌窦检查时 ,大都采用俯卧式瓦氏位摄片检查 [1 - 3] ,将患者俯卧在摄影台上 ,X线垂直拍照 .该方法较为传统 ,摆放时操作人员和患者都不方便 .因此 ,照片上经常出现鼻窦或上颌窦显示不很清楚 ,影响诊断结果 .经过反复实践我们改用立位后 ,效果良好 ,且摆放位置方便准确、迅速 ,患者舒适、容易配合 .提高照片的成功率 ,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将拍摄方法介绍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采用 GENDEX,ATC5 2 5 ,X光机 ,高速增感屏 ,收稿日期 :2 0 0 1-0 7-0 1; 修回日期 :2 0 0 1-0 8-10作者简介 :…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螺旋CT扫描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雅丽  郑敏文  宦怡  张劲松 《医学争鸣》2001,22(20):1881-1881
0 引言 肾上腺体积小 ,上下极直径仅 5 cm[1 ] .常规 CT对肾上腺的扫描因呼吸动度的影响 ,常造成同一层面重复扫描或病变部位漏扫 ,而螺旋 CT(Spiral CT,SCT)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 ,克服了呼吸运动的影响 ,弥补了常规 CT扫描中的缺陷 ,已成为肾上腺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本组患者 40 (男 2 3,女 17)例进行肾上腺扫描 ,年龄 14~ 70 (平均 47.7)岁 . 2 0例患者使用西门子 SO-MATOM AR.C CT扫描仪 ;另外 2 0例患者使用 PQ6 0 0 0 SCT扫描仪 .两组均使用的是 Nemoto高压注射器 ,非离子造影剂 . 40例患者扫描前均行肠…  相似文献   
4.
颞骨肿块的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颞骨肿块的HRCT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颞骨肿块的HRCT表现。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颈静脉球瘤3例,骨软骨瘤、嗜酸性肉芽肿、外耳道癌和骨瘤各2例,粘液瘤1例,HRCT表现各具特征。结论HRCT扫描能清晰显示颞骨肿块的形态、密度和范围,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有助于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大动脉炎(TA)患者的全身动脉血管受累情况。方法连续收集57例可疑 TA 患者,给予一次性全身动脉双源 CT 血管造影(CTA)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80 kV,参考管电流300 mAs,开启自动管电流调控,图像重建采用迭代重建技术。记录每例患者的容积 CT 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所有病例均分别对头、颈、胸、腹、上肢动脉及下肢大、小腿动脉行主观及客观图像质量评分,同时统计全身各部位动脉血管的受累情况及病变的 CT 表现。结果经临床和 CTA 证实 TA 患者共40例。患者的平均 CTDIvol 为(2.5±0.9)mGy,平均 DLP 为(403.7±91.4)mGy·cm。颈、胸、腹和大腿动脉的图像质量计分最高,其次是上肢动脉,头部及小腿动脉图像质量最低且分值接近。额外检出的颅内动脉、下肢动脉及上肢动脉受累比例分别为5.9%、3.3%、0.5%,共38支(9.7%)。结论颅内及四肢动脉的额外检出为 TA 的全身受累情况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于鼻窦、上颌窦检查时 ,大都采用俯卧式瓦氏位摄片检查 ,将患者俯卧在摄影台上 ,X线垂直拍照。这种方法较为传统 ,摆放时操作人员和病人都不方便 ,因此 ,照片上经常出现鼻窦或上颌窦显示不很清楚 ,影响诊断结果。经过反复实践我们改用立位后 ,效果良好 ,且摆放位置方便准确、迅速 ,患者舒适、容易配合。提高照片的成功率 ,对其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现将拍摄方法介绍如下。1 材料 采用GENDEXATC 5 2 5X线机 ,高速增感屏 ,固定滤线器 ,2 0× 2 5 ( 8× 10 )的胶片 1张 ,横放。2 投照体位 患者直立于胸片架前 ,面朝胸片架…  相似文献   
7.
胆囊癌CT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囊癌是胆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第5位,多发生50岁以上的女性.一般认为胆结石引起胆囊壁的慢性炎症与胆囊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胆囊癌的症状与胆囊炎性病变或其他胆道疾病的症状无特异性区别,主要表现腹痛与黄疸,因而仅靠临床表现难以确诊.目前B超检查及CT扫描是诊断胆囊癌最常用的方法,但CT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有困难,误诊较多.因而分析误诊原因,对提高诊断正确率很有必要.本文对我院及外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27例胆囊癌的CT检查结果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用床位移动追踪技术(movingbedinfusiontrack-ing,MobiTrak)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相结合的应用效果,探讨该技术在导致功能障碍的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男7例,女4例)下肢功能障碍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应用MobiTrak造影剂跟踪技术,行下肢动脉增强MRA扫描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从而获得下肢连续的动脉全程图像。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可直观、完整地显示下肢的动脉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经手术及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结论MRI-MobiTrak造影剂跟踪技术,可以全面地观察下肢多发性动脉疾病,了解病变的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疑有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应用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行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增强MRA扫描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从而获得腹腔、盆腔和下肢连续的动脉全程图像。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可直观、完整地显示腹腔、盆腔和下肢的动脉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结论: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可以全面地观察腹腔、盆腔和下肢多发性动脉疾病,了解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利于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案的制定,极具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MSCT)和电子束CT(EBCT)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劣势。方法2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或查体者分别经EBCT和MSCT血管造影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心血管专业放射诊断医师分别阅读两组资料片,将冠状动脉各支共分成4支9个节段,逐一对照两种检查方法所显示的各支冠状动脉主干的可视长度、可评价长度,各节段血管成像质量等级比率,不同三维重建方法及其对斑块的显示优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SCT和EBCT所显示的冠状动脉各主干血管的可视长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对前降支和回旋支的可诊断长度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②MSCT的A级节段比和B级节段比均高于EBCT,总的可诊断节段比明显高于EBCT(P<0.01);而C级节段比则明显低于EBCT(P<0.01)。MSCT的C级节段主要集中在运动伪影明显的右冠中段,EBCT的C级节段则主要集中在前降支和回旋支远段。③MSCT可显示EBCT无法显示的血管上、下壁的非钙化性斑块和EBCT易遗漏的管壁一侧的轻度增厚改变。④在各种三维重建方法中,除了轴位MIP血管显示两种检查方法没有明显差别,其他三维重建方法的成像清晰度MSCT均优于EBCT。结论MSCT对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的成像及非钙化性斑块的显示优于EBCT,但右冠成像因中段频繁的运动伪影而明显劣于EBCT。EBCT和MSCT,尤其是MSCT,是极有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冠状动脉造影,但可作为冠心病的常规筛选检查方法,减少有创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