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甘氨双唑钠(CMNa)对食管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57例初诊经病理学确诊食管癌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病人放疗同时使用CMNa800mg/m2,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B组为单纯放疗组.[结果]A组CR率(55.26%)高于B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治疗达到PR和CR时中位照射剂量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Na较明显地提高了食管癌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是一种低毒有效的放射增敏剂.  相似文献   
2.
赵季忠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2):171-171,174
目的 :探讨同时化疗放疗能否提高 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92例 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46例 ,一组同时行化放疗 (观察组 ) ,另一组行单纯放射治疗 (对照组 ) ,两组放疗方案相同均采用6MV X线常规照射或 9、12 Mev电子线外照射 (用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灶剂量补充照射 ) ,DT60~ 70 Gy;化疗方案为顺铂 ( DPP) 2 5~ 3 0 mg/ m2 静脉滴注 ,第 1~ 3天 ,依托泊甙 ( VP1 6 ) 5 0~ 70 mg/ m2 静脉滴注 ,第 1~ 3天 ,每 4周为 1个疗程 ,共 2个疗程 ,放疗于化疗结束后第 2天进行。结果 :观察组的 1、3年生存率分别为 71.74%、3 6.96% ,而对照组为5 2 .17%、13 .0 4%。两组的 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 χ2 =7.0 1,P<0 .0 5 )。结论 :同时化放疗能提高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 ,毒副反应虽有所增加 ,但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方法 采用在模拟机下定位,直线加速器6MV—X线及^60Coγ线体外照射。结果 放射治疗止痛和总有效率为89%,不同放射剂量、分割方式对骨转移癌痛均有效。结论 放射治疗止痛效果、疗效确切可靠,可作为癌性疼痛主要的止痛方法或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96例患者根据入选标准进入研究,48例进入化疗+放疗组(放化组),48例进入单纯放疗组(单放组).放化组:单药多西他赛25mg/m2化疗,1次/周,放疗第一天开始应用.采用三维适形放疗,95%PTV 64~70Gy/33~35Fr/6~7W.单放疗组:放射治疗方案同综合组.结果 放化组的3年生存率及局控率分别为63.35%、58.35%,单放组的3年总生存率及局控率分别为36.62%、25.36%,两组显示出显著统计学差异.放化组及单放疗组的毒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对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虽毒性反应增加,但病人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无远处转移鼻咽癌3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鼻咽癌第8版UICC/AJCC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对生存率进行差异性检验,采用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Ⅰ、Ⅱ、Ⅲ、Ⅳ期患者分别为24例(6.47%)、115例(31.0%)、184例(49.6%)、48例(12.9%);远处转移56例(15.1%),其中Ⅱ期转移6例(5.22%),Ⅲ期转移38例(20.7%),Ⅳ期转移12例(25.0%);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分期、淋巴结包膜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是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T、N分期越晚、咽后淋巴结转移及出现淋巴结包膜侵犯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高危因素,需要探讨更有效的干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6.
赵季忠  马汉成 《现代肿瘤医学》1996,4(3):132-133,135
1991年5月至1992年5月选择食管癌140例随机分为放疗加服平消胶囊和单纯放疗两组,两组放疗剂量64-68GY32-34次/6-7周,平消胶囊加放疗组,放疗同时口服平消胶囊每次4-6片、一日三次,出院仍断服平消胶囊。1年生存率:平消组88.575,对照组78.575;3年生存率;平消组27.14%,对照组205,有显著差异,显示了平消胶囊对放疗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口腔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年1月至1993年12月,102例口腔部进行放射治疗,其中不均等分割51例。剂量分布:6Gy(A)→1.2Gy(B)→1.2Gy(A)→1.2GY(B)→1.2GY(A),休息二天后再重复。总肿瘤量64.8Gy/6W(10.8Gy/W×6)。同期对照组51例均等分割放疗,总肿瘤量66Gy/6.5W(10Gy/W×6.5)。结果 近期疗效,不均等分割组为96.1%,均等分割组为74.5%;5年生存率不均等分割组为43.1%,均等分割组为21.6%。因此,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1月对186例食管癌进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并与单纯手术治疗分组比较。结果术后放射治疗组1、3年生存率为78.6%、54.5%,单纯手术组1、3年生存率为73.5%、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29.9%)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放射治疗组3年生存率较单纯手术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行放射治疗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瘘形成因素,探讨减少放疗后食管瘘形成的措施。方法:对32例放疗后食管瘘形成病例予以回归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溃疡型病灶、营养状况差、病灶外侵者,肿瘤残留、联合化疗、单独较大高剂量体积的患者放疗后易形成食管瘘。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食管瘘形成的高危因素依次为:肿瘤大体类型、肿瘤外侵范围、是否联合化疗、高剂量体积、肿瘤残留、营养状况。结论:溃疡型、髓质型、肿瘤外侵范围广、联合化疗、单独高剂量体积较大、肿瘤残留、营养状况差与放疗后食管瘘形成关系密切,可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放疗后食管瘘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联合调强放疗(IMRT)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疗效.方法 采用TCD联合IMRT治疗MOJ对照既往实施常规PTCD的患者,观察并比较二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36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在PTCD治疗后1周明显下降,IMRT治疗结束1个月后持续下降;经IMRT治疗后肿瘤总有效率72.22%;PTCD联合IMRT组6个月、1年、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77.78%、55.56%和11.11%,明显高于既往单纯行PTCD的生存率(57.14%、23.81%、0%)(P<0.05).2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9.2个月(P<0.05).结论 PTCD联合IMRT治疗MOJ安全有效,明显缓解黄疸和疼痛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