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言晚期肿瘤通常伴有全身播散和骨胳转移,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也是造成病人全身衰竭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对肿瘤限局性转移采用化学治疗或补丁式照射收到一定效果,但对全身播散尤其是广泛骨胳转移造成的疼痛治疗办法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化学治疗和其它治疗肿瘤的方法往往无济于事,病人只有靠麻醉药物止痛。因此,寻求治疗晚期肿瘤疼痛的有效方法是肿瘤临床医生的重要任务之一。半身照射是近年来治疗播散性肿瘤疼痛的一种新方法,是补丁式照射和全身照射技术的发展。它将身体分成两个大部分,即上半身和下半身来进行照射,每次照射剂量为300~1000拉德,如有必要在骨髓恢复之后再进行另外半身照射,通常间隔4~6周。这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肿瘤患的生存质量,对31例实体瘤患在行化疗、放疗同时并用国产醋酸甲孕酮(乐泰腔囊),320mg/d或480mg/d,共服用15~40d。结果食欲增加28例(90.32%),食量增加23例(74.19%),无食欲、食量减少病例。体重增加19例(61.13%)。上述不同的每日用药剂量和服药天数对体重变化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期间,未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由此表明乐泰胶囊改善肿瘤患生存质量的作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似。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告了“522”对半身照射肿瘤病人白细胞的防护效果。“522”能使下半身一次800rad照射肿瘤病人的白细胞下降幅度变小和促进白细胞恢复,有利于病人的治疗。“522”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但病人可以耐受。作者推荐将“522”推广应用于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产生的药物,因其治疗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得以广泛使用。因进口药物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对9例住院病人进行了国产rhGMCSF的Ⅰ期临床试验。每3例为一组,各组分别按2.5,5.0和7.5μg/(kg·d)皮下注射,每例用药7d,共注射63人次,观察到的6种不良反应(疲乏,骨痛,局部疼痛,肌肉酸痛,发热和心悸)均为Ⅰ~Ⅱ级。9例病人全部按计划完成试验,3个剂量组均有较好的耐受。同时,3个剂量组不同程度地显示了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两批肿瘤病人(10例和8例)进行自身外周血干细胞回输。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输注组的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消化道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较单纯治疗组明显减轻。在接受强烈化疗后对改善骨髓抑制和早期重建造血功能较为有利。用连续血细胞分离器从外周血中分离造血干细胞方法简便,安全。应用动员剂可以显著增加干细胞的数量,为收集造血干细胞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1987年3月~1988年4月,我科有14例肿瘤患者经放、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值严重降低至0.65×10~9/L以下,其中5例死于并发症,9例渡过了白细胞极低期.肿瘤情况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这14例病人分别住在普通病房、简易保护性隔离及生物洁净病房(北京电子设备厂提供),他们的死亡例数分别是2/3,3/7,0/4.三组病人的一般状况、白细胞最低值、原先应用的抗癌手段及白细胞下降后的治疗措施都无明显差别.结果分析表明生物洁净病房在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严重降低的病人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全淋巴区大剂量放疗结合自身外周血干细胞回输治疗恶性淋巴瘤俞受程,袁晓潮,邢家骝,蒋本荣,陈志坚,马恩普近年来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已作为复发性或高度恶性淋巴瘤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试图通过1例一次8Gy全淋巴区照射结合自身外周血干...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我科1963年至1988年间20例经病理证实的重复癌。同时性重复癌5例,异时性重复癌15例。第一癌以子宫颈癌最多,第二癌肺和胃癌各4例。近期疗效完全缓解60%,部分缓解15%。远期疗效3年以上生存率25%。目前存活8例,占总数的40%。本文对发病原因、年龄及治疗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第二癌的及时确诊及积极治疗,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身外周血干细胞回输治疗复发性和晚期高度恶性淋巴瘤俞受程,张伟京,袁晓潮,马恩普,刘秀珍,邓春江(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北京100039)目前对复发性和晚期高度恶性淋巴瘤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常规的放、化疗往往难以奏效。我院于1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