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3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卒中单元规范化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检测有关血常规、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与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脑梗死各亚组的血浆脂蛋白[Lp(a)]、尿酸、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降低;轻、中度亚组血糖及中、重度亚组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中度亚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重度亚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重度亚组治疗前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亚组(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NIHSS评分与血糖、hs-CRP、Hcy、尿酸、D-D、LDL、Lp(a)水平相关(OR=1.235~4.042,P<0.05~0.001).结论 血糖、hs-CRP、Hcy、尿酸、D-D、LDL和Lp(a)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将122例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膜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其与56例对照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 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内膜中膜增厚组和对照组(P<0.05).内膜中膜增厚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脑梗死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病变程度,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早在1924年,Bleuler就已经认识到卒中患者经常伴有行为和心理障碍,1951年他提出了卒中后抑郁(post-st toke deprission,PSD)情绪可持续数月或更久,但一直末引起足够的重视。1977年Folstein等报道,抑郁是术中后后常见的伴随症状,其发生率为30%~44%。1986年Kimuro等首先报道脑卒中后抑郁后可出现假性痴呆。  相似文献   
4.
脑囊虫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临床上诊断手法较多,但对脑电图(EEG)检查研究较少,现就我院收治的128例脑囊虫病的EEG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6.
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24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舍曲林1治疗组64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 肢体康复训练,舍曲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合用舍曲林50 mg/d抗抑郁治疗,各组患者观察治疗,并随防至12周末.在入选时(治疗前)、病程4、8、12周时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HAMD、NIHSS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舍曲林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得分在病程8周和12周时明显提高(P<0.05),HAMD得分在病程4~12周时显著降低(P<0.01),NIHSS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在4周到12周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使用舍曲林50 mg/d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代谢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检测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与34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水平,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斑块形成明显增多;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脂蛋白a明显增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脂类代谢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有关。及时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病变程度,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京红  王荣桂  薜富英 《广西医学》2001,23(6):1565-1565
头痛为儿童最常见的主诉之一 ,根据报道 15岁以下儿童有 5 0 %~ 6 0 %曾患过头痛〔1〕,众多临床医生渴求作脑电图 ,期望能查出病因。帮助诊断 ,本文就我院自 1996年以来 ,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以头痛为主诉儿童的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9例患儿主诉头痛 ,均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其中男性 15 3例 ,女性 136例 ,年龄为 3~ 15岁 ,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2天 ,部分患儿头痛表现为阵发性发作 ,并有伴随症状 ,发作时面色苍白 ,恶心、呕吐 ,为非喷射状胃内容物 ,伴随症状随头痛发作停止后即行消失 ;头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9.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及其临床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危险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预后关系密切.但既往研究大都局限于单个指标,缺乏多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分析<'[1]>.因此,探寻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研究多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关系,将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旨在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首发单一病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1)将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SOD、MDA、P—LPO、P-VitC、P—NO的检验。(2)卒中后抑郁组按抑郁程度又分为轻、中、重度抑郁患者,并比较它们之间的SOD值和MDA值。结果(1)卒中后抑郁组SOD、P—LPO、P—NO值较非抑郁组增高,MDA、P—VitC值较非抑郁组低;(2)重度抑郁患者SOD值高于轻、中度抑郁患者(P〈0.05),而MDA值低于轻、中度抑郁患者(P〈0.05)。结论(1)氧化应激效应可能参与了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理;(2)重度抑郁组可能存在更剧烈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