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医学与公共卫生学从结合到分离的历史,以及由此对卫生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疾病谱和人口谱的变化、全球化及医疗危机的角度,分析了医学与公共卫生学整合的迫切性;重点从更新教育观念、实行学科整合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论述了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促进医学与公共卫生学整合所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应用国产安吖啶对11例急性白血病进行诱导缓解化疗,初治6例,复治5例。4例达完全缓解(CR),CR率为36.4%。其中初治者为33.3%(2/6),复治者为40%(2/5)。总有效率45.5%。该药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部分病例有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豚鼠内淋巴囊表面的脉管及其粘膜下层结构对内耳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碳素墨水加0.1mol·L-1甲醛进行左心室灌注,将豚鼠的颞骨标本用冬青油透明并进行显微检查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内淋巴囊表面有非常丰富的血管网,而且与乙状窦有很密切的联系。内淋巴囊周围被毛细血管、微静脉、静脉和个别微动脉形成的一个细密的环状血管网所包绕。毛细血管周围有丰富的淋巴窦。毛细血管与淋巴窦构成一个完整、细密的网状结构。结论:内淋巴囊不仅是代谢非常活跃的器官,而且粘膜下丰富的淋巴窦与血管网可缓解压力变化对内淋巴造成的影响,借此来维持内淋巴的内环境稳定。提示梅尼埃病可能就是各种原因引起内淋巴囊血液循环障碍,使内淋巴囊的物质交换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内淋巴积水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和卫生部于2003年批准立项"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学位改革研究"课题.课题涉及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高等医学教育学制与学位、终身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四个方面.2005年,此课题如期完成并通过结题验收.本文介绍了课题立题的背景、课题的组织机构及研究方法;扼要地报告了课题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建国50年来,我校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20年发展的速度最快.目前,学校有研究所19个,研究中心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抗感染新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1个,卫生部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连续10年来,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申请科研课题基金与"863"科研攻关等重大项目均居全国医学院校前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Mpl受体介导的HEL细胞电子传递反应的变化,建立了用细胞电极测定HEL细胞电子传递的电化学方法。结果发现,当TPO-Mpl作用后数分钟可以观察到一个向上的“”形氧化电位,TPO-Mpl的最大作用出现在5分钟内,TPO-Mpl的解离在二者作用后60分钟趋向明显,240分钟后完全解离。Scatchard分析说明HEL细胞表面有两种Mpl受体亲和力(K_1=1.8 pmol/L,K_2=1.11nmol/L)。结果提示,TPO与Mpl受体结合迅速,解离缓慢,HEL细胞上存在两种亲和力的Mpl受体。该方法灵敏、方便,可以连续观察,需要细胞少(1.0×10~4细胞)。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特别是对IL-2 mRNA及转录因子NF-κB出和AP-1的影响,探讨B7介导的IL-2调节的分子机制,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1、抗B7-2单克隆抗体和CTLA-4 Ig以阻断B7/CD28信号传导,通过竞争性PCR定量检测其对IL-2和IL-4 mRNA的影响,并初步测定IFN-γ mRNA的改变,同时用转染MHCⅡ类分子及联合转染等量B7-1或B7-2的NIH3T3转基因细胞tDR7,tDR7/B7-1和tDR7/B7-2刺激CD28+T细胞,通过DNA-蛋白结合实验观察B7对IL-2转录因子NF-出和AP-1的影响.结果表明:抗B7-2单抗和CTLA-4 Ig可明显抑制B7介导的IL-2和IL-4 mRNA合成,而抗B7-1单抗仅有轻度抑制作用,2种或3种抗体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相加.MLR 1-6小时,单独tDR7即可诱导NF-κB的表达,联合转染B7早期对其结合活力无明显影响,6小时后tDR7诱导作用减弱,B7却可显著延长tDR7的诱导作用至72小时.tDR7早期同样可诱导AP-1的表达,联合转染B7分子在24小时内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反应后期可延长tDR7对AP-1的上调作用,B7-1与B7-2间作用未见明显不同.结论:B7通过减少IL-2 mRNA降解和影响基因转录而上调IL-2分泌,并可同时影响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在转录水平B7-1与B7-2作用未见明显不同,提示两者的功能差异可能与细胞表达和时间动力学不同有关.详细了解B7介导的T细胞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有助于设计更好的临床方案预防移植排斥和GVHD.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生成素是人红白血病HEL细胞自分泌因子的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人红白血病HEL细胞有自分泌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能力,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检测mRNA,采用免疫荧光方法、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检测蛋白质,采用细胞传感器检测细胞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Mpl是细胞膜受体;HEL细胞内存在Tpo蛋白质;在培养基中加入rhTpo后HEL细胞增殖;可溶性受体融合蛋白可以阻断HEL细胞增殖,阻断后HEL细胞的电子传递数减少,但细胞数高于接种细胞数。实验结论提示Tpo可能是HEL细胞的自分泌因子。  相似文献   
9.
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反常免疫表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58例未经治疗的成人AML骨髓细胞用FCM及13种MoAB进行免疫表型测定。53.4%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呈现纯髓系抗原表达(Ly~-AML)。34.5%患者的骨髓细胞除髓系外伴有淋巴系抗原表达(Ly~+AML)。在Ly~+FKAML,其淋巴系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明显弱于其髓系抗原的。在同样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下,Ly~+AML组达完全缓解天数明显长于Ly~-AML组。AML细胞这种免疫表型特点是监测残存白血病细胞的良好标志,亦对临床提示应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重组白细胞干扰素(Recombinantα-InterferonγIFNα)具有与天然IFNα相同甚至更强的抗肿瘤作用。而其最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体现在恶性血液病上,如多毛细胞白血病(HCL),恶性淋巴瘤(Lymphoma)及多发性骨髓瘤(MM)等。在急性白血病(A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中的作用尚有争议。γIFNα的临床抗肿瘤效果多毛细胞白血病(HCL) γIFNα在HCL治疗中的有效作用可以肯定。临床所有各期的HCL病人,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