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患者男,14岁,因“确诊罗赛-多夫曼氏(Rosai-Dorfman)病2年余,末次化疗后20个月,发热伴颈部包块5天”入院。从2002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无规律发热、咳嗽,伴乏力、纳差、消瘦、盗汗,发现双颈部包块。2002年5月取左颈部淋巴结做病理检查,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会诊后确诊为“罗赛-多夫曼氏病(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行CHOP方案化疗3个周期后达CR。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在化疗后 2 4h与血液学毒性降至Ⅱ度以下时开始给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 ,将 16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 :化疗后 2 4h即刻皮下注射rhG -CSF、连续 3天 ;B组 :血液学毒性增至Ⅱ度以上时皮下注射rhG -CSF连续 3天。结果 A组与B组比较 ,A组白细胞 (WBC)及中性粒细胞 (ANC)下降程度低 ,持续时间短 ,化疗延迟率较低 ,化疗延迟时间较短 ,2组不良反应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化疗 2 4h后给药可减轻化疗所致WBC及ANC下降的程度及缩短其持续时间 ,保证下 1次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HW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HIV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该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共23649人,初筛抗-HIV阳性并确诊的患者112人,阳性率0.47%;其中男性65人,女性47人,男女比为1.39:1;年龄以加~49岁居多,共45例,占40.18%;职业以农民为主,32例,占28.57%;所患肿瘤类型男性以淋巴瘤和肺癌为主,分别为20例(17.86%)和15例(13.39%);女性以宫颈癌和淋巴瘤为主,分别为21例(18.75%)和15例(13.39%)。结论重视恶性肿瘤患者合并HIV感染的检测,权衡治疗利弊,尽早治疗,防止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5.
王存德  毕清 《医药导报》1996,15(5):279-280
初步观察康赛宁治疗晚期恶性胸腹水具有明显疗效。皮下注射及瘤体内注射康赛宁也显示一定疗效。观察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短暂低烧及局部红肿反应。  相似文献   
6.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微创、高选择性、高效、副反应少的治疗食管癌、气管癌、膀胱癌等的姑息性疗法之一。综述光动力学疗法的作用机制、特点和在食管癌治疗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为常见的类型,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国产新型封堵器的广泛应用,为治疗这类疾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我院自2005年10月始采用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至2007年10月共治疗2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凝血因子Ⅲ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高凝状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云南省肿瘤医院病理和生化检测证实为NSCLC高凝状态患者74例,NSCLC无高凝状态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凝血因子Ⅲ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化疗前NSCLC高凝状态患者血清凝血因子Ⅲ为(560.32~200.34)ng/L,显著高于无高凝状态患者(463.29~159.22)ng/L的表达水平(P=0.008),且显著高于化疗后凝血因子Ⅲ(471.39±160.31)ng/L的血清表达水平(P & #60;0.001);凝血因子Ⅲ在NSCLC高凝状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P=0.026)、远端转移(P=0.025)和TNM分期(P= 0.007)有关,且与凝血酶原时间(PT)(r=-0.638,P=0.032)、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r=-0.702,P=0.028)呈负相关,与纤维蛋白原(FIB)(r=0.715,P=0.008)、血小板(PLT)(r=0.597,P=0.007)呈正相关;凝血因子Ⅲ高表达水平的NSCLC高凝状态患者1~3年总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P & #60;0.05)。  结论  NSCLC高凝状态患者血清凝血因子Ⅲ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对患者生存期具有预测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2016年版)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2011年我国肺癌5年患病率是130.2(1/10万).其中男性84.6(1/10万),居恶性肿瘤第2位.女性45.6(1/10万),居恶性肿瘤第4位[1].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 2015年制定了第八版肺癌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美国医疗保险监督、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显示,在初诊时57%的肺癌患者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2],所以晚期患者的治疗是肺癌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进展最多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龚泉  王存德  李江龙  李仕娟  石围 《医学信息》2018,(1):140-141,144
目的观察晚期结直肠癌姑息性化疗中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疗效遥方法将118 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 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姑息性化疗)61 例和对照组(单纯姑息性化疗组)57 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3 周期姑息性化疗后的 总体有效率尧化疗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05%,对照组56.1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 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 约0.05)曰治疗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尧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约0.05)曰患者生存质 量改善情况治疗组(68.85%)优于对照组(49.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约0.05)遥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姑息性化疗联合 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取得较好疗效,同时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