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为了进一步降低我院治疗冠心病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我院的整体治疗效果,本文就冠心病诊疗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8例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就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展开了调查和总结,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结果8例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在经过及时、有效的诊治和优质的护理护理服务后,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控制,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给予患者全面、严谨的优质护理服务是减少和控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减少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三种袖带加压法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前臂血肿的压迫效果。 方法 选取行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前臂血肿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95例,按住院时间分为三组,每组65例。观察A、B两组采用智能电子血压计分别先测量肿胀、肱动脉处血压,对照组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肱动脉处血压,三组再均以袖带充气压比所测收缩压高30 mmHg,排气压为所测舒张压对血肿进行压迫。比较三组压迫期间患者手部肿胀情况、疼痛评分、指尖皮温及护士工作量;压迫结束时和压迫结束后1 h患者臂围、二次压迫情况。 结果 压迫期间三组患者手部肿胀情况、疼痛评分、指尖皮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护士工作量、干预后患者臂围及二次压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智能电子血压计根据肿胀处血压对血肿进行加压压迫,可以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压迫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紫砂陶器在食品模拟物中24种元素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紫砂茶壶、紫砂烧水壶、紫砂锅、紫砂电炖锅共4种紫砂陶器使用4%乙酸作为食品模拟物进行浸泡试验,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迁移液中24种元素迁移量。结果 锂、镁、铝、铁、钡元素质量浓度在1000μg/L以内,铅、镉、总砷、铬、镍、铜、钒、锰、锑、锡、锌、钴、钼、银、铍、铊、钛、锶元素在100μg/L以内呈线性关系,r值为0.998 739~0.999 989。总汞在5.0μg/L以内呈线性关系,r值为0.995 056。本方法所测元素的检出限为0.5~45.0μg/L,回收率为80.6%~108.9%,相对标准偏差为1.0%~4.8%(n=6)。对市售紫砂茶壶、烧水壶、砂锅、电炖锅共4种紫砂陶器检测发现,铍、钛、铬、镍、钴、锌、银、镉、锑、总汞、铊、锡、铜、总砷、钼、铅共16种元素迁移量结果低于定量限。迁移量最高的元素茶壶是铝、镁、钡;烧水壶是铝、镁;砂锅是铝、镁、锂;电炖锅是铝。结论 该方法易于操作、准确度高,为紫砂陶器中元素迁移量测定及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IL-6/STAT3)信号通路在乙醇性肝纤维化性别差异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7~8周龄的C57BL/6N雌鼠和雄鼠各50只进行随机分为雌性对照组、雌性模型组、雄性对照组和雄性模型组,每组各25只。对照组用TP4030C 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喂养8周,模型组用TP4030A 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喂养8周,并且联合31.5%乙醇灌胃,剂量为5 g·kg-1,每周2次。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酶活性和雌二醇(E2)、睾酮(T)浓度的变化,用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纤维化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L-6/STAT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雌性对照组、雌性模型组、雄性对照组和雄性模型组的GPT酶活性分别为(8.46±3.30)、(49.65±17.35)、(9.96±3.29)和(82.44±10.76)U·L-1,GOT酶活性分别为(28.05±6.28)、(62.15±12.12)、(26.9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在行介入治疗术后接受护理风险管理结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结合普通吸氧,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结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比较2组的血气分析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神经损伤状况、认知功能及术后7 d内再次气管插管率。结果术后7 d,2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7 d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TNF-α、PCT、IL-6、NIHSS评分和MoC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术后7 d内的再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行介入治疗术后护理风险管理结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干预,其血气分析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神经损伤状况和认知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拔管后48 h内再次插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近5年发表的康莱特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与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即文中提及“随机”二字)的关键特征,并评价安全性信息的报告质量。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4月11日。纳入2018—2022年发表的相关论文,总结其关键特征。使用CONSORT-Harms评价纳入研究安全性信息的报告质量,并基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报告质量的预测因素。Excel 2019与Stata 17/SE用于统计分析与绘图。P<0.05与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不包括0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59篇发表于2018—2022年的相关研究,全部为中文文献,15篇(25.42%)发表于科技核心期刊。调查非小细胞肺癌的共51篇(86.44%),最常见的干预措施为康莱特注射液+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35.59%);调查肝癌的8篇(13.56%),最常见的干预措施为康莱特注射液+肝动脉化疗栓塞(6.78%)。34篇(57.63%)研究报告了正确的随机方法,仅1篇(1.69%)提及了盲法...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临床常见的髓系肿瘤,约30%的高风险MDS最终将进展为AML,免疫微环境失调被认为是MDS和AML的关键致病因素。免疫检查点(IC)作为一类免疫抑制分子,在免疫细胞上表达,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激活。肿瘤细胞可能会利用这些检查点分子,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与杀伤,发生免疫逃逸,加速肿瘤细胞转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阻断IC与其配体结合,抑制肿瘤免疫逃逸作用,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及整合素相关蛋白抑制剂的开发为MDS/AML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为MDS/AML的免疫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系统的评价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运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PubMed等相关数据库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和检索,搜集关于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运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评分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试验中共涉及7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有效性方面,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CRC试验组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相比较,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中医症候疗效、不良反应、降低化疗对患者的毒副反应及试验室检查等相关方面的结局指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临床上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CRC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对于改善CRC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是一种可视化的影像引导放疗技术, 具有提高肿瘤靶区剂量, 降低正常器官受照剂量等诸多优点。锥形束CT(CBCT)是IGRT中最常用的医学图像之一, 对CBCT进行快速、准确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分割对放疗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基于配准的分割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方法。本研究针对CBCT图像分割方法、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临床预测模型通常使用多个变量的组合来预测个体的健康结局,然而针对同一结局往往存在着多个预测模型,这增加了选择合适的模型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难度。近年来,使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评估和总结预测模型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它们对于关键信息的报告往往存在不足。为了提高预测模型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2023年3月国外学者在BMJ发表了TRIPOD-SRMA报告规范。考虑到国内此类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本文结合实例对该报告规范进行解读,旨在帮助国内学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TRIPODSRMA报告规范,以期帮助提高相关研究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