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数字化摄影图像需要工作站进行后期处理,图像可大可小,比例尺测量软件的设计是根据某一焦-肢距和肢-板距而设定好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焦-肢距和肢-板距是不统一的,放大率也不完全一样,尤其是U型摄影架和活动摄影床,每次摄影肢-板距都不统一.而且不同的激光像机和不同规格的胶片尺寸,打印出的照片其图像边距和图像与图像分格间距也不同.这样为临床医生测量病变大小及人工关节大小出现很大误差.最小误差与最大误差可达8 mm,用笔者自行设计的X线摄影比例尺,打印出的照片90%没有误差,10%误差仅为±(0.5~1)mm,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及CT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病.随着影像学CT和MRI的广泛应用.定位诊断的准确性逐渐提高.本文对302例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两组:单纯理疗组和综合理疗组,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两种疗法在腰椎『日]盘突出症康复中均有一定实用价值.其中以综合治疗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3.
MSCT高分辨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MSCT高分辨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价值。方法收集直径小于3cm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43例,其中周围性肺癌25例,单发转移瘤5例,肺炎性假瘤4例,结核瘤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2例,肺腺瘤2例、肺错构瘤2例。43例患者先行常规CT扫描,然后行兴趣区高分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高分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正确率为90%,肺内恶性结节大多均匀增强,且增强CT值大于20Hu,平均增强CT值为36Hu。良性结节多周边增强,且增强CT值小于10Hu。结论根据病变的基本形态特征,并结合高分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价值。方法 收集一组资料齐全、临床病理证实、经螺旋CT容积扫描的慢性鼻窦炎病例,并设正常组对照,研究OMC的解剖变异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组OMC区解剖变异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以中鼻甲气化的发生率最高(39.6%),钩突气化的发生率最低(10.8%)。经螺旋CT薄层扫描,病变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 对病变侧OMC的解剖变异进行术前的再认识,能有效避免并发症。螺旋CT扫描可以较好评价患者OMC的解剖变异.良好指导FESS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韦尼克脑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WE)的MRI表现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临床预后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经临床证实的WE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同时DWI检查,8例行MRI复查并对治疗前后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进行比较。结果:5例患者均出现双侧丘脑、第三脑室及导水管周围广泛对称性异常信号累及,乳头体、被盖及四脑室底部异常信号各1例。上述病变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改变,FLAIR序列呈高信号。DWI显示10例病灶区呈高/稍高信号,5例患者治疗前ADC值减低,其中3例经治疗后复查ADC值升高;另外5例患者病灶区治疗前ADC值无明显下降,治疗后ADC值均升高,患者预后均较好。结论:WE脑病具有典型的MRI表现,DWI对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与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X线与B超检查,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二者各具有特色。互为补充。复习文献,结合我院经手术证实的65例患儿,对术前钡餐与B超检查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