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临床资料40例病人,男19例,女21例,年龄18~67岁,均为口服剧毒药物自杀行为所致,服药量15~250ml,就诊时间在0.5~3小时内,在血液灌流(HP)治疗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治疗过程中18例病人出现呼吸抑制,14例病人出现肺水肿,8例病人出现心力衰竭。抢救结果,治愈出院37例,死亡2例,占5%。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适用脑转移瘤术中放疗的施照器并评估其剂量学特征。方法 施照器设计首先通过模拟计算电子束经过一系列不同厚度散射箔后的散射角和剂量率,确定散射箔厚度;其次,建立散射箔位于不同高度的位置评估模型,通过计算模型表面平均能量方差,确定散射箔位置;最后,建立调节层几何结构特征与施照器表面剂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调制器的内表面特征。使用蒙特卡罗(MC)EGSnrc/BEAMnrc和EGS4/DOSXYZ程序完成Mobetron加速器、位置评估模型、调节层、施照器建模和剂量学分析。结果 半球囊状施照器的限光筒直径为2.5 cm、筒壁厚0.5 cm,材料为0.2 cm厚水等效材料加0.3 cm厚不锈钢;散射箔厚度0.14 cm,材料为金属钨,位置高度为0.5 cm;调制器为月牙形,材料为水等效材料。该施照器能够使Mobetron 12 MeV的电子束产生半球面剂量分布,剂量率为160 cGy/min,治疗深度为0.85 cm。结论 采用MC模拟设计的适用于高能电子束的半球囊状施照器,能产生半球面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5T高场强MR加速器(MR-Linac)的图像畸变,以及MR-Linac和外设对MR图像畸变影响。方法 采用特制的MR几何畸变测试模体和分析软件,建立在以磁体中心为球心的球形体积直径(DSV)内MR图像畸变的基准。分析加速器束流系统、机械系统和外设设备工作时对图像畸变的影响,并通过长期追踪测试来观察MR-Linac图像畸变的稳定性。结果 高场强MR-Linac的图像畸变随着测试点距离磁体中心的距离增大图像畸变也相应增大DSV 400mm范围内绝大部分测试点在三维方向的图像畸变<1mm,400~500mm范围内部分区域的图像畸变>2mm,最大畸变>7mm。MR-Linac图像畸变在装机后7个月内保持稳定,加速器以及外设工作时仅对DSV 400~500mm范围内MR图像几何畸变的最大值有轻微影响。结论 高场强MR-Linac的临床使用中应谨慎治疗肿瘤位置距离等中心>20 cm的病例。MR-Linac在装机后7个月内图像畸变保持稳定,加速器和外设工作时对图像畸变的影响有限,临床上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三种智慧放疗计划预测模型的精度与泛化鲁棒性,为模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5例前列腺癌和25例鼻咽癌临床放疗计划,运用Z、L、S模型预测前列腺癌中膀胱和直肠、鼻咽癌中左右腮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应用预测DVH与临床DVH曲线下面积的差别(|DVH预测-DVH临床|)评价预测误差,误差越小则预测精度越高。在单个危及器官(OAR)上比较3种预测模型的精度,并在不同OAR中计算各模型预测精度的标准差以评价和比较模型的泛化鲁棒性。结果对于膀胱和直肠,L模型的预测误差(0.114和0.163)显著大于Z和S模型(≤0.071,P<0.05);对于左腮腺,S模型的预测误差(0.033)与Z和L模型相近(≤0.025,P>0.05);对于右腮腺,S模型的预测误差(0.033)显著大于Z和L模型(≤0.028,P<0.05)。在不同OAR上,S模型的预测精度标准差比Z、L模型小(分别为0.016、0.018和0.060)。结论在前列腺癌膀胱和直肠的DVH预测中Z和S模型的精度较高,而在鼻咽癌左右腮腺中Z和L模型较高,在不同OAR上S模型的泛化鲁棒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基于不同感受野的鼻咽癌靶区和危及器官自动分割网络。方法 收集 10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数据,包含患者CT图像和医生勾画的靶区(GTV)和危及器官。随机选取 90例数据作为训练集,另 10例作为验证集。首先对图像进行中心裁剪、随机垂直翻转和旋转(-30°~30°)数据增强方式,输入至本文提出的MA_net网络进行训练,通过网络参数、浮点运算数、运行内存和Dice系数评估该网络性能;最后将其与当前主流的分割网络DeeplabV3+、PSP_net、UNet++、U_Net比较。结果 当输入图像为240×240时,MA_net网络参数分别为4个网络的23.20%、20.10%、25.55%和27.11%;其浮点运算数分别为4个网络的50.02%、19.86%、6.37%和13.44%;其运行内存分别为4个网络的40.63%、23.60%、11.58%和14.99%;GTV的分割结果显示MA_net的Dice系数比4个网络分别高出1.16%、2.28%、1.27%和3.59%;GTV与危及器官的分割结果显示MA_net的平均Dice系数比4个网络分别高出0.16%、1.37%、0.30%和0.97%。结论 相比于上述4个网络,MA_net参数少、运算浮点数低、运行内存小且Dice系数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部DR和螺旋CT在矽肺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矽肺检查的158例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对其分别进行胸部DR和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对早期矽肺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Ⅰ、Ⅱ、Ⅲ期矽肺的检查,DR的检查率均低于CT;对于粉尘接触时间的长短,DR法确诊矽肺患者的粉尘接触时间明显长于CT患者;螺旋CT对矽肺患者的小结节阴影、肺气肿、结核的钙化及空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胸部D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胸部DR和螺旋CT均是矽肺辅助检查的有效手段,对于矽肺早期诊断和分期、病变程度和范围及并发症等方面,螺旋CT检查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矽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矽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中药“自拟克矽汤”水煎服,1天1剂;另取煎剂20ml雾化吸入,1天2次,配合抗感染、茶碱对症治疗,必要时吸氧。对照组30例,采用抗感染、茶碱、沐舒坦对症等治疗,必要时吸氧。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肺功能变化及总有效率、胸部X线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63.3%。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等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均〈0.05),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明显减少或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矽肺病能改善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乳腺癌吡柔比星化疗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吡柔比星,对照组服用辅酶Q和维生素E,观察组使用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和心肌肌钙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或房性期前收缩、ST-T段改变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减少乳腺癌使用吡柔比星化疗的心脏毒性,减少心电图异常表现,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后闭合性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急性酒精中毒后致闭合性颅脑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初始时均拟为急性酒精中毒,最后均经颅脑CT确诊并治愈.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后闭合性颅脑外伤应细致观察,并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引导的Unity放疗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试验入选24例患者,按治疗部位分为头颈组、胸腹组、盆腔组、脊柱组和肢体组,总共384个治疗分次。在无外置激光的情况下进行摆位,统计在线治疗流程中不同阶段所需时间和每个分次的配准误差。每周利用MR几何形变模体检测MR图像几何形变大小。并利用ArcCheck对参考计划、在线计划及离线计划进行剂量验证。结果 头颈组、胸腹组、盆腔组、肢体组、脊柱组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29.1、27.6、26.6、25.6、32.0min。5个组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头颈组(0.08±0.06)、(0.16±0.13)、(0.08±0.05) cm,胸腹组(0.23±0.18)、(0.50±0.47)、(0.12±0.1) cm,盆腔组(0.25±0.19)、(0.32±0.25)、(0.11±0.09)cm,肢体组(0.46±0.38)、(0.26±0.26)、(0.13±0.07) cm,脊柱组(0.33±0.30)、(0.34±0.23)、(0.08±0.06) cm。在中心区域MR几何形变大小在0.3mm以内,直径500mm的球体区域内形变大小在2.1mm内。所有参考计划、在线计划、离线计划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7.92%、97.84%、94.58%。结论 MR引导放疗具有较大临床应用潜力,但MR引导的Unity放疗系统流程较为复杂,各部门的协同性对治疗的影响较大,还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