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分析17例局麻下经巩膜隧道切口后极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方式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对13例17眼后极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植入ALon后房型人工晶体(MAGOBM型)。结果 术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58.82%、64071%、82.35%、88.24%。术后晶体偏心1眼占5%。并发症:角膜轻度水肿伴内皮轻度混浊3例(17.6%),黄斑囊样变性2例(11.7%)。结论 本法具有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优点。但应注意后极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的特殊性,要认识囊膜破裂并发症的危险性远高于普通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在受60 Coγ射线照射后粘附分子CD5 4的表达与单核样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粘附变化的关系 ,观测抗氧化剂PDTC预处理对CD5 4表达及白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ECV30 4细胞接受 16Gy60 Coγ放射线照射后不同时点 ,检测视黄酸诱导的单核样HL 6 0细胞在内皮细胞上的粘附数量 ,内皮细胞CD5 4mRNA及蛋白表达 ,核转录因子κBDNA结合活性以及抗氧化剂PDTC预处理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照射后 8h ,HL 6 0细胞粘附数较对照显著上升 ,2 4h时较对照增加 77%。受照后 2h ,CD5 4mRNA水平较对照增加 36 % ,2 4h增加 182 %。照射后 4~ 32h ,CD5 4蛋白表达较对照增加 6 6 %~ 2 6 8%。NF κB DNA结合活性在照射后 2h达峰值 ,较对照增高 97%。PDTC预作用后 2h ,NF κB DNA结合活性较未处理组下降了 4 4 % ,作用后 4h ,CD5 4mRNA表达量下降 35 % ,同时HL 6 0细胞粘附数减少 2 6 %。结论 CD5 4表达上调是60 Coγ射线照射引起单核细胞在内皮细胞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往调查研究发现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在某些频段综合场强已接近一级安全区的限值 ,为了阐明这些频段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是否会对青少年的脑电活动产生影响 ,作者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 采用脑电地形图仪对 10 6例青少年大脑中央区脑电进行检查。结果 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左中央区女θ波的RNP、女和男女合计θ波的REP、男θ波的RAV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 均 <0 .0 5 )。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右中央区男θ波的RNP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 <0 .0 5 )。结论 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14~ 18a)大脑中央区的生物电活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女性θ波 (频率为 4~ 7Hz)RNP、REP升高 ;男性θ波RNP下降、RAV升高。  相似文献   
4.
屏蔽措施对电磁辐射致学习记忆障碍的防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电磁辐射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观察铝箔的不同屏蔽方式对电磁辐射的防护效果。方法 采用主动回避反应(AAR)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PAR)观察电磁辐射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Fura-2荧光检测海马突触体游离钙的变化,以及采用铝箔进行全身屏蔽和躯干屏蔽后对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体钙含量的影响。结果 电磁波辐照可引起大鼠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能力减退,辐照后即刻和24h海马突触体游离钙呈双峰状升高,全身屏蔽后电磁波辐照对大鼠学习记亿能力和海马突触体游离钙基本不产生影响,躯干屏蔽对以上指标白乞变化影响不明显。结论 电磁辐射可明显影响大鼠学习记亿能力和海马突触体游离钙含量,海马突触体游离钙超载可能是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直接原因。全身屏蔽方式对电磁辐射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而躯干屏蔽对电磁辐射基本无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神经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都市环境各频段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对青少年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利用WHO推荐的神经毒理学行为试验—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进行检测。结果 高背景环境电磁射组青少年提转捷度、数字译码得分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均 <0 0 5 ) ,而其 (16~ 18岁 )目标追踪试验的总点数和正确点数均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均 <0 0 5 )。结论 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的手工操作敏感度及眼手协调能力、视觉感知、记忆、模拟学习能力无不良影响 ,但对青少年 (特别是 16~ 18岁的女性 )心理运动稳定性、手部运动速度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囊膜标记(FLACM)法与裂隙灯下手工标记(SAMM)法的Toric IOL轴位准确性和术后效果。方法:将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FLACM法(25例25眼,FLACM组)与SAMM法(25例25眼,SAMM组)对散光轴位进行标记。评估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残余散光(RA)、IOL轴位偏离度、总调制传递函数(MTF Total)。结果:术后1mo,FLACM组UCDVA(LogMAR)显著优于SAMM组(0.15±0.09 vs 0.22±0.11,P<0.05);FLACM组术后RA和IOL轴位偏离度均显著低于SAMM组(0.30±0.18D vs 0.64±0.28D,P<0.05;3.64°±1.68°vs 5.40°±3.44°,P<0.05);两组BCDVA和MTF Total均无差异(P>0.05)。术后UCDVA(LogMAR)与RA(r=0.350,P<0.05)、IOL轴位偏离度(r=0.369,P<0.05)呈正相关,与MTF Total值呈负相关(r=-0.290,P<0.05);术后RA与IOL旋转度呈正相关(r=0.431,P<0.05)。结论:FLACM法标记的Toric IOL轴位比SAMM法更加精确,从而获得更好的散光矫正效果和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7.
近视眼的手术矫正方法有多种,而-12.00D以上高度近视眼由于激光手术中切削的角膜组织较多,角膜失去稳定性,光学区小,暗光下有明显的视觉障碍等缺陷,并易引起角膜膨隆、圆锥角膜,而且屈光矫正效果、预测性及稳定性差,故一般不适合应用角膜屈光手术矫正。虹膜夹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其有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保留调节力、潜在的可逆性等优点,其手术并发症少、屈光效果好、可预测性、稳定性好,是屈光手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正>葡萄糖注射液或者含葡萄糖的灭菌制剂,在灭菌时,温度超过120℃、时间超过30min,溶液开始变黄,随着温度升高、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加深,这种现象与葡萄糖注射液在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行双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1.4mm微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与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对比。方法:本文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60例(160眼),年龄48~82(平均69±7.8)岁。男84例,女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眼。Ⅰ组:应用白星技术(WHITE STAR),采用双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1.4mm微小切口人工晶状体(Acri.Smart46s)植入术。Ⅱ组:应用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3.0mm切口单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AMOSenser)植入。观察术后1d、1wk的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屈光状态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前房稳定,均无切口热灼伤等并发症。术后1d及1wk视力情况:裸眼视力>0.5的术眼比例Ⅰ组分别为55.0%,81.0%,Ⅱ组分别为34.0%,50.0%。术前及术后1wk散光情况:Ⅰ组分别为0.52±0.28D和0·56±0.32D,Ⅱ组分别为0.49±0.31D和0.72±0.43D,每组术前术后散光度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1wk散光度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3.0mm切口组相比,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散光少,视力提高快。  相似文献   
10.
自 1978年元月至 1981年 12月 ,放射治疗食管癌 112 8例 ,疗后发现放射野外新病灶 6 4例(5 .7% ) ,放射野上下缘新病灶发生率分别为 2 .9% ,1.6 %。第二段癌发生率占 1.2 % ,其中 5 4例进行了再程放疗 ,其 1,2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3.7% ,2 4 .1% ,13.5 % ,5 .8%。结果表明此类病人与局部复发或未控制病例有较大区别 ,再程放疗在减少或避免重复照射的基础上 ,可给予根治性放疗 ,首次放疗时病变两端各延长 3cm的照射野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