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组并纯化的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TRAIL)蛋白对前列腺癌及膀胱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RAIL蛋白与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PC-3细胞)和膀胱癌细胞(5637细胞)共孵育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结果:PC-3细胞株中,与未处理组比较,TRAIL蛋白浓度在20、40、80、160 ng·ml-1时细胞增殖率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5637细胞株中,与未处理组比较,TRAIL蛋白浓度在5、10、20、40 ng·ml-1时细胞增殖率均有显著性差异。流式细胞实验结果也证实,随TRAIL蛋白浓度的增高,两种肿瘤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重组并纯化TRAIL蛋白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癌及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而产生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鼻部外伤容易引起骨折,部分患者因鼻骨细小,普通X线平片不能显示轻微鼻骨塌陷或细小的骨折线。利用小焦点阳极效应原理对36例鼻骨侧位进行放大摄影并同常规X线平片进行对照,发现其放大像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使微小的病变得以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4例,女性6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开放手术组和后腹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术后扁平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P〉0.05)、结石长径(P〉0.05)、梗阻位置(P〉0.05)、输尿管分离(P〉0.05)、性别(P=0.610 5〉0.05)、侧别(P〉0.0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在手术时间(P〉0.05)、术中出血量(P〉0.05)、术后最高体温(P〉0.05)、引流管拔除时间(P〉0.05)上没有明显差异,而在镇痛泵使用时间(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P〈0.01)上,腹腔镜组要明显优于开放术组。结论对于输尿管上段的嵌顿性结石,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较传统开放手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新型阴囊内窥镜下绿激光附睾囊肿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5例单侧附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经新型阴囊内窥镜下绿激光附睾囊肿切除术组(A组, 18例)和开放附睾囊肿切除术组(B组, 1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阴囊疼痛程度、术后阴囊水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患者的手术切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小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的术后阴囊水肿较B组症状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阴囊血肿、阴囊感染以及切口愈合延迟等并发症。1个月后复查阴囊彩超, A组患者出现1例轻度睾丸鞘膜积液, 随访6个月积液无进展, 所有患者均未见附睾囊肿复发。结论经新型阴囊内窥镜下绿激光附睾囊肿切除术安全有效, 具有手术微创、术后疼痛轻以及术后阴囊水肿消退快的特点, 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输尿管"拉出式"技术在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建立动物试验模型,分别测量输尿管末端封闭后的耐受压力和肾输尿管全切手术中输尿管末端所承受的压力.①输尿管末端封闭后的耐受压力测定:取6 只猪的离体输尿管 12根,分为电凝组和铥激光组,分别通过电凝或铥激光封闭输尿管末端.测量封闭后的输尿管末端所耐受压力并进行两组间比较.②肾输尿管全切手术中输尿管末端所承受压力的测定:取3只猪,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测量手术过程中输尿管末端承受的压力,并与输尿管末端封闭后的耐受压力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猪离体输尿管,末端电凝封闭组可承受的平均压力为(104.32±25.01)cmH2O,铥激光封闭组可承受的平均压力为(74.81±23.32)cmH2O.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中的不同阶段,测得对输尿管末端产生的压力不同.其中,在寻找辨认输尿管时,压力最高为(35.88±7.57)cmH2O;其次为游离输尿管时和牵拉输尿管时,分别为(34.95±8.75)cmH2O和(33.08±7.00)cmH2O.手术过程中对输尿管末端造成的最高压力,均小于铥激光及电凝封闭后输尿管末端所能耐受的平均压力(P<0.05).结论 上尿路上皮癌的肾输尿管全切手术中,采用电凝或铥激光首先封闭输尿管末端并行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切除,然后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的输尿管"拉出式"技术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该种术式的安全性得到验证.铥激光封闭输尿管末端的方法可以达到与传统的电凝相类似的效果,而铥激光具有切割精确、止血效果好、切割效率高的优势,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青少年鼻窦检查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鼻窦青少年患者120例,给予不同剂量m As进行CT扫描,分析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评价每位患者的检测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组中,管电流为50m A时,辐射剂量比对照组减少了48.1%,管电流为30m A时,辐射剂量比对照组减少了63.2%。常规剂量组80m A的管电流时图像的评分为4.4231,可以作为临床的诊断图像。低剂量组管电流为50m A时,图像评分为3.8123,也可以作为临床的诊断图像。管电流为30m A时,图像评分低于3分,不宜作为临床诊断图像使用。结论:低剂量相比常规剂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但是过低的剂量也可以降低图像的清晰度,故需视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管电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低场MRI和多层螺旋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 新生儿HIE患儿73例,同时进行MRI和CT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劣.结果 低场MRI检查对新生儿HIE的临床诊断符合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 低场MRI对新生儿HIE早期检查诊断比CT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激光共聚焦内镜(CLE)技术是最近新兴的显微成像技术之一,可以在腔内结合普通内镜,通过激光激发产生人体局部组织实时、原位的超显微图像。CLE技术早期被应用于胃肠道肿瘤的内镜诊断中。随着技术的发展,探针口径不断缩小,被应用于泌尿外科尿路上皮肿瘤的内镜诊断领域。CLE需要联合荧光染色剂成像,早期采用膀胱荧光素作为荧光剂,随着技术逐渐发展,己基氨基乙酰丙酸盐被用于延长作用时间,使观察更加方便。CLE可以有效辨别乳头状肿瘤、扁平肿瘤、红斑以及正常黏膜与肿瘤病变之间的边界。CLE通过特殊染色和激光成像,可以提供待检组织实时、高分辨率、一定穿透深度的微米级组织图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特异度,有取代传统病理H&E染色成为尿路上皮肿瘤确诊依据的潜力。但是,CLE不建议与荧光膀胱镜联用,且具有成像范围较小、依赖稳定表面接触等缺点,需要更加先进的成像技术、信号传输技术与采样稳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中药制剂—五味宁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排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某医院收治输尿管结石并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多饮水,适当多活动,实验组在鼓励患者多饮水,适当多活动的基础上口服中药五味宁石,治疗观察4周。术后1周评估患者有效排石率,于术前1 d和术后4周检测尿液PH值,尿枸橼酸及草酸含量。结果 实验组输尿管结石ESWL术后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72.5%(P<0.05);实验组4周后尿液pH值为(6.3±0.6)较术前(5.9±0.7)升高;尿枸橼酸含量升高,尿草酸含量降低,(P值均<0.05)。结论 五味宁石能提高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排石有效率,提高患者尿液pH值及尿枸橼酸含量,降低尿草酸含量,有效预防了草酸钙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