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各大、中医院检验科已广泛使用 ,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低是临床经常反映的问题 ,为此本文探讨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原因及纠正方法。1 材料方法1 .1 材料1 .1 .1 标本来源  2 0 0 1年 6月至 8月山西省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门诊与住院血常规检查病检取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低于 90× 1 0 9/ L的血标本 50份。1 .1 .2 仪器 瑞典迈道尼克公司生产的 CA- 530型血细胞分析仪。1 .1 .3 试剂1 .1 .3.1 稀释剂、清洗液、溶血剂均为“迈道尼克“公司生产的配套试剂。1 …  相似文献   
2.
<正> 血液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血液流变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愈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血液粘度的测量显得十分重要。细细胞比积是形成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细细胞比积呈指数变化,临床许多病人血液粘度增加主要表现在细细胞比积增高上,国内有关中医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结合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应用运动及饮食干预)、实验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治疗)。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5.42±0.48)mmol/L]、餐后2 h血糖[(6.49±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5.26±0.65)%]相比对照组[(6.23±0.78)mmol/L、(7.85±1.02)mmol/L、(6.44±0.43)%]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29%)相比对照组(40.91%)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剖宫产率(10.71%)相比对照组(40.91%)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0.71%)相比对照组(36.36%)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8.32±0.65)分]相比对照组[(7.12±0.42)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治疗具有较佳的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并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立论依据】 肠杆菌科细菌是寄居肠道的一大类正常菌群,已成为病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来源。产酸克雷伯菌是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的一个种,2011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产酸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 以上。有研究在产酸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的检测中发现了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 【设计思路】 本课题对临床抗碳青霉烯类产酸克雷伯菌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进行研究,初步明确菌株的耐药机理及发生院内感染的可能,为临床监测该细菌的耐药变化和预防或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 【实验内容】 (1)筛选耐碳青霉烯类产酸克雷伯菌菌株;(2)菌株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分子(16S rDNA)鉴定;(3)菌株染色体、质粒耐药基因提取克隆;(4)同或异属、种敏感和耐药菌株进行遗传物质的人为干预,推测耐药菌株发生院内感染的潜能。 【材料】 菌株来源:临床标本(痰液、血液、脑脊液等)分离得到13株耐药菌株;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罗培南纸片;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仪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物分析系统,低速高速离心机,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20℃低温冰箱;试剂:D3H2O,PCR引物,等电聚焦电泳用聚丙烯酰胺凝胶,TaqMix(含KC1、Tris-HC1、MgC1 、dNTP混合物、Pfu DNA聚合酶、溴酚蓝、其它增强剂与稳定剂),GelRed核酸电泳染液,PCR DNA Loading Buffer(1 000 bp)。 【可行性】 (1)研究路线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相关的技术都比较成熟;(2)湖北医药学院具备所有相关实验条件;(3)本课题指导教师有20余年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基因组研究经历,且已完成十堰地区三家三甲医院近十年来临床耐药菌株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性分析;(4)现已获得耐药菌株K.oxytoca,正在进行其染色体DNA携带耐药基因的筛查。 【创新性】 国内外对产酸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机理的研究刚刚起步,本课题拟提取耐药株质粒DNA,分析耐药基因,预测产酸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的可能。目前,国内相关报道很少,本课题为较早开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核酸序列分析弄清了3个脊灰病毒血清型的基因序列,认为减毒的疫苗株主要是由RNA5’端基因片段中的一些碱基被替代所致,并发现这些变异点所引起的病毒毒力的改变是可逆的,在一定条件下,可出现毒力的返祖现象,从而引起与服苗有关的麻痹型脊灰病例(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myelitis,VAPP)。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应用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剖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切实可行,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其疼痛,值得各医疗机构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临床观察,血清谷草转氨酶(GOP)、乳酸脱氢酶(1DH)、a-羟丁酸(a-HBDH)、肌酸激酶(CK)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我们对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CT或MRI确诊),于三天内进行检测,以观察其改变,探讨了其机理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寻找减少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上海市南汇区各级免疫预防机构收集的接种后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合计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52 572剂次,发生不良反应137例,发生率为0.26%。其中2005年9~12月百白破三联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0%,2006年为0.27%,2007年1~6月为0.21%(P<0.05);接种第1剂次为0.11%,第2剂次为0.28%,第3剂次为0.24%,第4剂次为0.47%(P<0.01);接种全细胞疫苗(DTwP)为0.33%,接种无细胞疫苗(DTaP)为0.18%(P<0.01)。[结论]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 经临床观察,血清谷草转氨酶(GOP)、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a-HBDH)、肌酸激酶(CK)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我们对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CT或MRT确诊).于三天内进行检测.以观察其改变.探讨了其机理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核事故情况下,特别是在事故早期,促排是减少病员内照射剂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使用的促排剂有EDTA、DTPA等。70年代初,封觉设计合成了螯合剂H7310,经动物实验证明它对钚、钍和铀的促排效果优于DTPA和喹胺酸[13]。嗣后又合成了新型螯合剂FZ824,经动物实验表明它对上述核素及重金属有更强的螯合作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促排剂。本文作者仅就其对动物的急性、长期毒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该药的毒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用昆明种小鼠,体重(2210±208)g;长期毒性实验用Wistar大鼠,体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