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肿瘤学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经病理证实原发灶不明的颈转移癌病人91例进行治疗,男67例,女24例,男:女为2.8:1.年龄14~73岁,平均50.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主要治疗方法有:①颈廓清术组33例;②颈部放疗组40例;③面颈联合野放疗组18例.治疗结果表明,全部病人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44%,39.6%,21%;颈廓清术组、颈部放疗组及面颈联合野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9.4%,35%,50%.其照射剂量以70~90Gy疗效为佳.对大部分来自鼻咽、口咽等器管的中上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应以面颈联合野根治性放疗为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2.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肿瘤化疗病人骨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目的 探讨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因化疗所致骨髓功能抑制的恶性肿瘤病人骨髓造血功能重建的临床意义。 2方法 从健康人脐血中纯化制备造血干细胞 ,每例病人每天静脉输注 2× 10 9个造血干细胞 ,连续5 d.以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进行疗效评价。 3结果 治疗前白细胞计数为 (2 .78± 1.72 )× 10 9/ L,治疗后第 7天为(4.5 5± 1.0 1)× 10 9/ 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F=18.5 0 ,q=6 .95 ,P<0 .0 1) ;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为 (12 1.5 6±11.2 7) g/ L,治疗后第 14天为 (130 .72± 12 .5 8) g/ 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F=14.0 2 ,q=4.90 ,P<0 .0 1) ,且治疗后第 2 1天比治疗后第 7天增高 (F=14.0 2 ,q=6 .2 6 ,P<0 .0 1) ;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为 (192 .38±18.2 1)× 10 9/ L,治疗后第 2 1天为 (2 0 1.5 7± 17.86 )× 10 9/ 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F=9.0 1,q=3.99,P<0 .0 1)。 4结论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重建或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疗效。提升白细胞速度较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为快。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1年3月~1986年8月收治51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其中单纯放疗9例,术后复发再放疗14例,术后补充放疗16例,术前放疗4例,单纯手术8例。照射剂量30~80Gy/3~8周。5年、10年和15年生存率分别是51.0%(26/51)、40.9%(9/22)和36.4%(4/11),5年、10年和1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是39.2%(20/51)、31.8%(7/22)和36.4%(4/11)。单纯放疗及术后复发再放疗共23例中放疗后完全消退3例,消退≥50%10例,消退<50%10例,年生存率为47.8%(11/23),有较好的姑息作用。术后补充放疗5年生存率68.7%(11/16),疗效肯定应予提倡。单纯放疗剂量应70~80Gy/7~8周甚至更高。颈部淋巴结不做预防照射后转移率10.3%(3/29)。不主张预防照射颈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宫颈癌腔内镭疗后一种快速外照射方法快速分段外照射。总结了72例治疗结果。Ⅱ、Ⅲ期五年存活率分别为67.4%和53.8%,与常规组相同。膀胱、直肠反应不高,软组织纤维化约占1/3。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存活率和并发症与剂量关系,提出快速外照射的适宜剂量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NNBC)中血管生成及nm23-H_1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筛选80例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ANNBC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5.0个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原发肿瘤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nm23-H_1基因表达情况,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VD、nm23-H_1均可作为估计预后的因素,nm23-H_1与MVD联合检测对预后价值更大,对高MVD者给予有针对性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或基因治疗可能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颅内生殖细胞瘤综合治疗的初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方法。②方法 回顾分析1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采用单纯全中枢照射、单纯全脑照射及低剂量全脑照射联合化疗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③结果 放化疗联合组与全中枢照射组4年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1.000,0.416);儿童生长延迟及智力发育障碍发生率以放化疗联合组为低(P=0.0009,0.001);单纯全脑照射组复发率高于全中枢照射组及放化疗联合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3)。④结论 全脑照射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初步效果满意,且并发症低,尤其适用于儿童病人。对于播散性病变或多灶性病变病人不宜给予单纯全脑照射。  相似文献   
7.
放射治疗舌癌46例,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30~78岁。病理分类为鳞癌43例,未分化癌1例,肉瘤1例,囊性腺样上皮癌1例。舌前部癌36例,舌根癌10例。采用单纯放疗41例,舌动脉插管化疗+放疗1例,放疗+全身化疗4例。5年生存率41.3%。放疗+全身化疗有3例生存5年以上。6例放疗后复发二程放疗,5例未行化疗,皆于1年内死亡,1例骨转移二程放疗辅以化疗8年仍健在。放疗合并化疗可能会提高Ⅲ,Ⅳ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作者建议对Ⅲ,Ⅳ期舌癌采用放存+化疗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75年1月~1986年8月间收治的原发于咽淋巴环Ⅰ、Ⅱ期非何杰金淋巴瘤105例的治疗效果。男性69例,女性36例。年龄5岁~77岁,全组1,2,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4.8%(68/105),49.5%(52/105),47.6%(50/105)和47.6%(30/63),影响5年生存率的因素有:照射剂量,临床分期,合并有“B”症状,放疗结束后病灶消退不完全和辅助卡介苗治疗,而性别、年龄、病变原发生部位、恶性程度和辅助化疗等因素与5年生存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不同吸氧方式对小鼠小肠上皮放射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①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时 ,不同吸氧方式对小鼠小肠上皮生物效应的影响。②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低氧组、高 低氧组。用 6MV X线不同剂量全腹腔单次照射。配合剂量效应曲线 ,求出不同吸氧方式的放射防护系数 (RPF)。并用图像分析仪测定 6Gy各组隐窝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相对含量。③结果 高氧组碳合氧的吸入显示了放射增敏作用 ,其RPF为 0 .79。低氧组低氧放疗具有放射防护作用 ,其RPF为 1.2 5。高 低氧组高 低氧放疗也表现出一定的放射防护作用 ,其RPF为 1.0 6。高 低氧组与空气组EGFR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F =6 .10 ,q =2 .90 ,P >0 .0 5 ) ,而高氧组和低氧组与空气组相比 ,EGFR的表达分别为减少和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q =3.4 0、4 .96 ,P <0 .0 5 )。 ④结论 EGFR免疫组化定量可能是早期标志放射损伤的指标之一。高 低氧放疗中低氧的加入不仅消除了碳合氧吸入加重的小肠上皮的放射损伤 ,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放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低氧放疗对子宫颈癌的近期综合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国内外已对低氧放疗的作用机理及其对皮肤、肠粘膜和骨髓等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做了许多动物实验,但其临床效果研究尚少。作者对23例子宫颈癌病人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旨在探讨低氧放疗对该病及相应放疗区内正常组织保护的临床价值。1 材料与方法自1992年12月至1993年11月对23例子宫颈癌病人进行了低氧放疗和单纯常规放疗的对照研究,其中低氧组11例,单放组12例,其中位年龄各为60岁和63岁,平均卡氏(KPS)分各为87.3分和86.9分。按1985年(FIGO)临床分期法,低氧组Ⅱ期6例,Ⅲ期5例,单放组Ⅱ期7例,Ⅲ期5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21例为中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