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发生部位和负荷对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风险及获益的影响。方法选择伴CMB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根据CMB发生部位分为单纯脑叶组39例,深部/幕下组62例,混合部位组113例,随访各组新发脑梗死、脑出血情况,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CMB的变化。结果深部/幕下组既往脑梗死、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单纯脑叶组和混合部位组(P<0.05)。混合部位组基线CMB数高于单纯脑叶组和深部/幕下组[(8.69±2.75)个vs(6.65±2.47)个、(6.58±3.17)个,P<0.05]。单纯脑叶组脑出血比例明显高于深部/幕下组和混合部位组(12.8%vs 3.2%、2.7%,P<0.05),且发生脑出血患者中4例基线CMB数>5个。深部/幕下组再发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单纯脑叶组和混合部位组(24.2%vs 7.7%、9.7%,P<0.05)。3组治疗1年后仅部分患者复查头颅MRI,其中单纯脑叶组28例,深部/幕下组40例,混合部位组56例。单纯脑叶组CMB进展比例明显高于深部/幕下组和混合部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vs 12.5%、10.7%,P<0.05),且病灶以脑叶为主。结论抗血小板治疗风险与CMB部位和负荷相关,单纯脑叶CMB抗血小板治疗的脑出血风险增加,治疗后CMB更易进展。深部/幕下CMB患者脑梗死复发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相关性头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在南昌三三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SVD相关性头晕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改善头晕药物为主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头晕障碍量表(DH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 对HAMD、HAMA、PSQI评分与DH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非参数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 2组患者治疗2、4周DHI、HAMD、HAMA、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2周比较, 2组患者治疗4周上述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2、4周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HAMD、HAMA、PSQI与DH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CSVD相关性头晕临床效果良好, CSVD-精神心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国徐州地区汉族人群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 lipase,LIPG)基因启动子rs9958947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18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另选20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2组LIPG启动子rs9958947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中T等位基因频率(51.59%)和CT +TT基因型频率(78.31%)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56%和66.83%);2种基因频率组间比较分别为x2 =5.041,P=0.025和x2=6.431,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等位基因、男性、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徐州地区汉族人群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IPG基因启动子rs995894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reC)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经临床和影像证实为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3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PreC组和对照组(CON组)各180例。入组前后2组均严格按照2010年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用药,控制危险因素。LIPreC组患者入组后接受LIPreC训练,治疗期为1年。使用3.0 T磁共振分析患者颅内缺血病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程度及认知功能。分析统计治疗期脑梗死的复发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 结果 ①LIPreC组脑梗死复发率(4.4%,8例)低于CON组(10.6%,19例),P=0.044。②LIPerC组腔隙性脑梗死灶增加的发生率(13.3%,24例)低于CON组(23.9%,43例),P=0.014。③MRI分析显示LIPreC组复发脑梗死体积[(3.6±1.7) ml]小于CON组[(5.4±1.3) ml],P=0.004。④LIPreC组人均腔梗病灶增加计数(1.6±0.2)小于CON组(1.7±0.1),P=0.015。⑤LIPreC组神经缺失症状改善率(90.6%,163例)高于CON组(82.8%,149例),P=0.043。⑥LIPreC组认知功能改善率(88.6%,31例)亦明显高于CON组(64.9%,24例),P=0.026。 结论 LIPreC能够降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减小复发脑梗死体积,减少新增腔隙性脑梗死灶数量,降低二次卒中严重程度,有效改善卒中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早期应用丹红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6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丹红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24小时后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 丹红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第一周和第二周血肿吸收百分比丹红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丹红组低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脑出血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MR DTI技术研究放射学孤立综合征(RIS)患者在常规MRI上表现正常的脑白质(NAWM)是否存在异常.方法 收集RIS患者27例(RIS组),同时选取16名年龄和性别均与RIS组相匹配的常规头颅MR检查无明显异常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头颅常规MRI及DTI横断面扫描.测量受试者胼胝体膝部、体前部、体后部、压部以及额叶白质、枕叶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平均扩散系数(MD)值.2组之间不同区域的FA值、MD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研究者的2次测量值采用类内相关系数(ICC)分析.结果 同一研究者2次测量各参数基本一致,ICC值为0.934 ~0.989,显示2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RIS组胼胝体膝部、体前部、体后部的FA值分别为0.705±0.040、0.632±0.042、0.628±0.043,相比于正常对照组0.738±0.045、0.675±0.042、0.666±0.045,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26、4.487、-3.890,P值均<0.01);RIS组胼胝体压部、额叶和枕叶白质的FA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87、-0.683、-1.243,P值均>0.05).RIS组胼胝体膝部、体前部、体后部的MD值分别为(0.891±0.038)、(0.839±0.047)、(0.833±0.039)×10-3 mm2/s,相比于正常对照组(0.874±0.035)、(0.794±0.031)、(0.792±0.057)×10-3 mm2/s,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1、5.836、5.146,P值均<0.01);胼胝体压部、额叶白质和枕叶白质的MD值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71、1.702、1.624,P值均>0.05).结论 应用DTI技术可检测到RIS患者的NAWM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 方法 采用最小随机化法将入选的80例卒中后疲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每日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根据病情个体化治疗,共治疗8周)和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联合CBT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组患者疲劳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情绪状态、睡眠情况进行评定,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评分变化。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FSS、FMA、HAMD、HAMA、PSQ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的FSS、HAMD、HAMA和PSQI评分[(45.72±4.21)、(14.64±1.94)、(10.67±1.01)和(10.92±1.2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8.21±4.93)、(15.59±1.83)、(11.92±1.44)和(11.46±1.05)分],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的评分[(32.10±3.13)、(10.79±1.88)、(6.21±0.98)和(5.13±0.73)分]亦明显低于组内治疗4周时及同时间点对照组[(46.92±5.92)、(14.87±1.61)、(11.64±1.48)和(11.13±0.98)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时和治疗8周后的FMA评分[(57.13±3.83)和(62.03±3.60)分]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53.18±3.95)和(56.95±4.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的HAMD、HAMA、PSQI与FSS评分均呈正相关,FMA与FSS评分呈负相关。 结论 rTMS联合CBT能有效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估高压氧同步舱内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卒中后疲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90例出现卒中后疲劳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同步舱内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同步舱内经颅直流电假刺激治疗。评估3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多维疲劳量表(MFI-20)评分变化,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FSS及MFI-20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的FSS及MFI-20评分均较治疗前及A组下降(均P<0.05),且B组低于C组(P<0.05)。治疗后,3组血清CRP、IL-1β、IL-6、TNF-α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3组血清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的IL-1β、IL-6、TNF-α浓度均低于A组(均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