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推拿推法行气活血效应机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要推拿[扌衮]法的行气活血机制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扌衮]法能改善局部血循环。[扌衮]法力刺激皮肤表面多种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反射性地兴奋大脑皮层及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使推拿局部的血管舒张,皮肤温度升高,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加;[扌衮]法力还可能通过改变局部血管形态、弹性及周围肌张力,使血管壁切应力增大,从而对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产生影响,促使一系列相应的生理变化,调动生理机能的调节反应.产生活血化瘀的效果。二是[扌衮]法刺激能调节内源性血管扩张物质一氧化氮。这种机械刺激可能通过改变局部血管的形态使血管壁切应力发生变化,从而对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产生影响,促使细胞内Ca^2+增多.并通过对Ca^2+敏感的蛋白激酶使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增强.产生更多的一氧化氮.达到行气活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推拿(滚)法是(滚)法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由(滚)法推拿流派创始人丁季峰先生在继承家传一指禅推拿手法的基础上首创.该手法既继承了一指禅手法均匀柔和的特性,又增加了治疗面积大,刺激力量强的优点,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有独特疗效,目前已成为推拿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法,是推拿手法中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推拿[扌衮]法操作动力学参数的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推拿[扌衮]法行气活血效应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优化。方法:试验于2005-12/2006-04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B超室进行。对[扌衮]法动力学参数——力量(3,4,5kg)、频率(90,120,150次/min)、时间(7.5,10,12.5min)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选取54名健康别性志愿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L27(3^13)正交表规定的试验顺序,分别用不同动力学参数[扌衮]法于受试者左下肢腓肠肌处进行推拿,[扌衮]法推拿前后分别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系统测量腘动脉血流量,并计算[扌衮]法前后胭动脉血流量的增益率,以腘动脉血流量的增益率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名受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扌衮]法操作的动力学参数力量、频率、时间中,只有频率的主效应有显著性差异(F=7.399,P〈0.01),但两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3.615,3.541,3.423,P〈0.05),三因素间的交互效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F=5.501,P〈0.01)。②综合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分析认为[扌衮]法操作的动力学参数以施加力量4kg、频率120次/min、时间10min组合模式提高腘动脉血流量增益率的效果最显著,腘动脉血流量增益率为(127.51&;#177;12.81)%。结论:最佳[扌衮]法行气活血效应的动力学参数组合模式为施加力量4kg、频率120次/min、时间10min;同时试验也提示,推拿手法操作并非力量越大、操作时间越长,疗效就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作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2.22%优于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与功能改善评分方面,观察组(38.2±4.1)分优于对照组(29.6±3.8)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PQ量表评分比较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针灸加推拿"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单纯的针灸治疗方法更具优势,有深化研究的必要,应加大临床应用以及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技术研究慢性静力性损伤模型家兔颈后肌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关键信号通路。 方法:通过长期反复屈曲家兔颈部复制兔颈后肌慢性静力负荷损伤模型。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DEGs并进行 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PPI网络,筛选出前10位的DEGs。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共有310个DEGs,其中上调193个,下调117个;GO分析显示,模型组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炎症和免疫反应调节等相关功能;KEGG分析显示吞噬体与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NF-κB等信号通路表现活跃。PPI网络确定了10个hub基因,其中TLR4、CTSS、ITGB2、TYROBP、CD74、LAPTM5等表达上调,仅PPARG表达下调。 结论:颈肌慢性静力性损伤的病理变化涉及众多基本的生物学过程,炎症反应及免疫微环境的紊乱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差异基因以及NF-κB信号通路、吞噬体、Fcγ-R 介导的吞噬作用等通路分子的转录激活可能是其主要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7.
背景:目前对推拿手法作用机制的研究多着眼于软组织、骨关节、神经、血管等宏观层面,从微观细胞学水平进行研究的鲜有报道。 目的:研究一种适用于推拿手法进行体外细胞力学加载实验的装置,为在细胞学水平开展手法作用研究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 方法:模拟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内壁的分布形式,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在自制弹性培养管内培养成活,建立了与血管弹性相似的血管模型,用与肌肉弹性系数相同的弹性海绵材料模拟血管外组织,将血管模型置入模拟组织中间,在模拟组织表面直接实施手法,进而刺激模拟血管中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最大限度地再现细胞在体内的受力环境。 结果与结论:运用弹性软体血管模型,成功建立了适于推拿手法的细胞力学加载模型。该模型的建立,解决了宏观手法力无法对微观细胞进行加载的关键问题,为研究推拿手法的细胞分子作用机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组织学层面比较回医理筋手法对家兔颈部骨骼肌慢性损伤的预防作用及损伤后治疗作用。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3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早期治疗组、晚期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取颈椎前屈固定法进行造模。早期治疗组于造模后1个月进行回医理筋手法治疗,晚期治疗组在造模后两个月给予回医理筋手法治疗,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结果模型组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纤维间隙增大,炎性细胞浸润,组织间隙有轻度水肿现象,肌纤维灶性断裂,肌节长度不等。早期治疗组肌纤维排列较模型组整齐,肌节排列规整,造模后3个月肌组织恢复效果好。晚期治疗组肌纤维排列较模型组整齐,但仍存在部分肌节结构不完整和扭曲断裂现象。结论早期回医理筋手法对颈肌慢性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细胞力学加载装置,观察推拿法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探索法的行气活血效应机制。方法培养HUVEC细胞,建立缺氧细胞模型,分别将正常细胞和缺氧细胞分为对照组、推拿组、推拿+维拉帕米组。除对照组外另两组均进行法干预,推拿方法在已建立的HUVEC细胞力学加载模型上进行,用Griess还原法分别检测各组HUVEC细胞NO的合成与释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推拿法对HUVEC细胞e NOSm 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缺氧可导致HUVEC合成和释放NO量显著降低(P0.01),e NOSm 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细胞相比,不论正常还是缺氧HUVEC细胞,推拿组NO合成和释放量显著增加(P0.01),e NOSm 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强(P0.01,)推拿+Ver组NO及e NOSm RNA相对表达量并未显著增加,提示Ca2+拮抗剂Ver能显著抑制手法的这种促进作用。结论法能够激活HUVEC的分泌功能,促进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NO的合成和释放,引发血管舒张,这是其实现行气活血效应的主要机制。但该作用可能与Ca2+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大鼠骨骼肌损伤血清标志物的研究,探索回族理筋手法对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9只、空白组18只、自然恢复组18只、治疗组1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在跑台上进行一次性持续下坡跑运动,造模4周结束后,治疗组给予回族理筋手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股四头肌处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进行损伤局部温度测定,同时对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M)、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肌红蛋白(Myoglobin,Mb)进行检测。结果:造模4周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局部温度、血清CK-MM、LDH、Mb指标均增高(P<0.01);治疗1周组血清CK-MM、LDH水平较自然恢复1周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2周后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回族理筋手法可能通过对血清标志物的调节,从而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