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引流术(EUS-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并发症处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共12例因恶性梗阻性黄疸行EUS-BD的患者临床及内镜操作资料。患者均因ERCP胆管引流失败或无法完成而改行EUS-BD,包括EUS引导下经胃经肝内胆管穿刺造瘘术(EUS-HGS)、胆管穿刺顺行金属支架置入术(EUS-AS)及经十二指肠经肝外胆管穿刺造瘘术(EUS-CDS)。记录操作完成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内血清胆红素及肝酶水平、并发症发生及处理结果、住院天数及随访等。 结果 本组患者中2例行EUS-HGS,3例行EUS-AS,7例行EUS-CDS。术后总胆红素(t=3.462,P=0.005),直接胆红素(t=3.351,P=0.006),丙氨酸转氨酶(t=2.399,P=0.037),γ-谷氨酸转肽酶(t=3.256,P=0.031)均较术前显著下降,黄疸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16.67%)。1例EUS-HGS患者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及气腹;1例EUS-CDS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均成功治疗。无急性胰腺炎、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住院天数5~26 d,平均(13.75±6.92) d。 结论 在具有丰富ERCP与EUS操作经验的内镜中心,EUS-BD可作为ERCP胆管支架置入失败后的替代方法,术后需重点监护,及时发现与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行脾切除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81例ITP行脾切除治疗,对其年龄、性别、术前对激素的反应、病程、术后血小板数量变化与脾切除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1例中显效41例,良效27例,进步9例,无效4例,有效率(显效+良效)为84%.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前对激素有反应者和术后血小板峰值较高者治疗效果较好(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脾切除术对难治性的ITP患者安全有效,术前患者对激素治疗敏感程度可能对其手术效果的预判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的肝脏引流体积对其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在3所内镜中心接受支架引流的633例肝门胆管恶性梗阻(Bismuth Ⅱ-Ⅳ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成功率、支架通畅期、总体生存时间、有效肝脏引流体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肝脏引流体积<30%、30%~50%、>50%患者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56.8%(25/44)、77.3%(201/260)和84.2%(277/329);早期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1.8%(14/44)、18.8%(49/260)和16.1%(53/329);中位支架通畅期分别为4.5(95%CI:1.8~7.2)个月、5.6(95%CI:5.0~6.2)个月、6.6(95%CI:5.2~8.0)个月;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2.4(95%CI:1.8~3.0)个月、4.0(95%CI:3.4~4.6)个月和4.9(95%CI:4.4~5.4)个月。30%~50%肝脏引流体积组的临床成功率(χ2=8.28, P=0.012)、中位支架通畅期(χ2=18.87, P=0.01...  相似文献   
4.
2021年9月,美国胃肠病协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y Association,AGA)发布了更新版《SARS-CoV2检测与疫苗接种后内镜检查指南》。本文主要从指南推荐意见中个人防护与症状筛查、疫苗接种与医患安全、SARS-CoV2检测与内镜检查、SARS-CoV2检测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帮助我国内镜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并参考借鉴该指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提高肝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肝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为课题,分析肝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 实行QCC后,肝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从41.9%升至64.0%(目标设定为63.8%),本次QCC活动目标达成率高达100.0%.活动后,小组成员在QCC手法运用、专业知识、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及护患关系融洽程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QCC活动能够提高肝癌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增强临床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发性腹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25例自发性腹腔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25例均行手术治疗,出血部位缝扎11例,出血脏器部分或全部切除5例,单纯腹腔冲洗置放引流9例.2例因术后并发症死亡,余痊愈出院.结论 自发性腹腔出血病因尚不清楚,临床少见,诊断困难,早期手术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再次插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237例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发生再次插管,其中14例存活、16例死亡,病死率为53.3%。术后并发呼吸道阻塞、呼吸功能不全、出血、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是再次插管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再次插管发生与否对患者的预后起关键性作用。通过加强患者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护、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强预见性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降低再次插管率,降低病死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死亡诱导蛋白(DIP)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免疫组化分别检测DIP在40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DIP蛋白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应用RT-PCR检测人正常肝细胞株LO2和HCC细胞Hep3B,HepG2,SMMC-7721中DIP mRNA的表达.结果:DIP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均P<0.05);DIP蛋白高表达与较大肿瘤体积、高Edmonson分级和高TNM分期有关(r=0.419,0.414,0.531;均P<0.05);人HCC细胞株Hep3B,HepG2,SMMC-7721中DIP 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肝细胞株LO2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HCC组织中DIP表达上调,且这种表达上调与HCC的恶性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杰  陈萃  宋子华 《腹部外科》2013,26(2):112-114
目的 探讨贲门周血管离断联合食管下端离断再钉合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贲门周血管离断联合食管下端离断再钉合术治疗的58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均为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或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Child肝功能分级:A级35例,B级20例,C 级3例.随访3个月,其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吻合狭窄2例,继发出血2例,死亡3例,门静脉系统血栓1例.结论 该手术对近期继发出血疗效令人满意,如果术中及术后处理得当,以减少或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住院并确诊为肝癌的患者95例,采用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评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总评分为(140.28±15.55)分,主要影响因素有居住地、配偶健康状况、肿瘤复发、临床分期、家庭经济、文化程度。结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