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对照组为保守治疗,手术组采用钻孔引流手术。分析两组的治疗前、治疗3天、1周和1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残留血肿体积、hs-CRP、预后及并发症。结果手术组3天、1周和1月的NIHSS评分、残留血肿体积、水肿范围均优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6%vs 31.2%,P<0.05),治疗1月后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血清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2.
蒋佩龙  庆晓东  贡志刚  雒仁玺  林松  兰青 《浙江医学》2016,38(15):1269-1272,131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神经导航技术在大脑中央区病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大脑中央区病变患者,在手术中选择性应用神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头皮体感诱发电位、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头皮运动诱发电位、头皮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功能区,显微操作下切除病灶。结果术中行神经导航8例(其中4例行基于锥体束成像的功能神经导航);行头皮体感诱发电位监测7例,1例波幅下降,调整操作后恢复;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8例,5例能记录到位相倒置波形或主波渐变波形;行头皮运动诱发电位监测2例,直接皮层刺激共4例,1例能引发肢体运动和(或)肌电反应。病变全部切除8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有8例患者症状改善,3例症状无恶化,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在大脑中央区病变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神经导航技术可精确定位病灶和重要感觉运动功能区,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手术安全,减少术后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市康复医院及嘉兴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LDH患者93例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观察组在射频消融术基础上联合臭氧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疗效;术前、术后7 d和术后3个月疼痛情况;术前和术后7 d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术前和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优良率[89.36%(42/47)]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33/47)](χ2=4.63, P < 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7 d[(2.91±0.54)分]和术后3个月[(1.32±0.3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76±0.62)分、(2.08±0.47)分](t=7.06、9.22, 均P < 0.001)。观察组术后7 d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0.24±0.05)μg/L]、IL-6[(18.49±3.47)ng/L]和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16例动脉瘤手术中开展诱发电位监测,观察术中电生理信号改变与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 11例术中未出现电生理信号异常改变,5例术中出现了异常信号,其中信号未能恢复正常的4例术后均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诱发电位监测可实时了解颅内动脉瘤手术中有无脑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指导手术及评估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o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BAEP)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 dur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rgery.Methods SEP, BAEP or MEPs were monitored during operations on 16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raoperative changes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 and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was evaluated.Results 11 patients without abnormal intraoperative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 changes demonstrated no new neurological deficits after surgery.However, in the left 5 patients, abnormal changes of intraoperative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 were detected.Among these 5 patients, 4 with abnormal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 which were not recovered intraoperatively demonstrated new developed functional deficits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Conclusion Dur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rgery, the monitoring on SEP, MEP and BAEP is beneficial not only to timely detecting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deficits resulted from intraoperative cerebral ischemia, but also to properly guiding surgical manipulation, and to reliably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outcome as wel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三叉神经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宁波市康复医院疼痛科和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5例,其中宁波市康复医院疼痛科22例患者(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三叉神经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术后当天并发症及随访1年时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疼痛分级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BNI疼痛分级、术后治疗有效率、住院天数、咬肌乏力、面部麻木、口角疱疹、舌体麻木、耳后疼痛及随访1年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三叉神经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症状,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疗法配合靳三针治疗脑外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外伤术后1个月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颅脑减压、脱水、服用脑复康等药物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靳三针治疗,每天1次。2组均8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治疗组的MMSE评分为(27.86±5.22)分,对照组为(21.22±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4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术后应用西医常规疗法配合靳三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95例(100个动脉瘤)瘤采用显微外科经翼点入路颅内动脉瘤夹闭、孤立及包裹术.所有患者按入院时Hunt-Hess分级分为低分级组(Ⅰ~Ⅲ级,68例)和高分级组(Ⅳ~Ⅴ级,27例).根据首次蛛网膜下腔出血至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3 d)、中期(4~10 d)和晚期手术组(≤11 d).其中低分级组早期手术组45例,中期11例,晚期12例;高分级组早期手术组13例,中期7例,晚期7例.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低分级组术后3个月预后显示,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级组中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分级组死亡2例,均为术前Ⅴ级患者,严重血管痉挛导致脑梗死死亡.结论 手术时间早晚对颅内动脉瘤破裂SAH Hunt-Hess分级Ⅰ~Ⅲ级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但Ⅳ~Ⅴ级患者早期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硬质神经内镜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采用硬质神经内镜对12例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进行治疗。结果12例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临床治愈.随访半年以上未再复发。结论硬质神经内镜下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中实时监测SEP,当术中波形发生异常变化时调整手术操作以改善SEP,评估发生各型变化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情况。分析对比术中、术毕SEP变化与术后肌力的改变,并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36例患者出现Ⅰ型SEP变化,其中34例患者术后肌力未见明显异常,2例患者肌力较前减退;7例患者出现Ⅱ型SEP变化,术后均未出现运动功能障碍;5例患者出现Ⅲ型SEP变化,术后均出现肌力减退;6例患者出现Ⅳ型SEP变化,术后5例患者出现肢体完全偏瘫。术中术毕SEP无变化组肌力下降率显著低于变化组。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动态监测SEP能实时发现神经功能损伤,便于术者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神经功能。根据SEP的改变还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内镜血管减压术(EVD)治疗面肌痉挛(HP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7月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就诊的HFS患者15例,均行EVD手术。术中探查面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压迫程度,术后随访6~8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即刻缓解率达100%,痊愈14例,明显缓解1例。术中发现面神经根部均存在责任血管压迫。除个例颅神经损害外,无颅内及切口感染患者。结论EVD治疗HFS安全、有效,并能确认责任血管以及面神经受压部位,有助于提高血管减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